抬头观鸟悄然盛行
观鸟,一个过去颇为小众和偏老龄化的爱好,现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他们周末、假日比上班起得还早,往往天不亮就背起装备往外跑,拿着望远镜和相机走到户外去观察身边和远处的鸟,不到天黑人不归。
文本解读
角度一:观鸟,激发了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鸟的爱好、个性、禀赋千奇百怪,有五颜六色,也有低调隐秘;有的爱“唱歌”,有的爱“干架”;有的是i鸟,喜欢独来独往;有的则是e鸟,总是集体行动……观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为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带来新知。
角度二:观鸟,实现了志趣的共享与文化的传承。
观鸟有圈子有社群,观鸟人会因为相同的志趣连结在一起。而且,观鸟能组织起有效的线下社交,找到自己的“搭子”,奔着同样的兴趣而来,实现了观鸟文化的传播甚至传承。
角度三:爱好可以改变人生。
对于观鸟爱好者而言,观鸟活动已超越了对生态的宽泛兴趣,而是成为一种深入探索生态系统的独特视角。在繁忙且嘈杂的都市环境中,他们能够领略到自然的运转法则,进而深化对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关系的思考。
角度四:观鸟是践行生态环保理念的生动注脚。
观鸟,得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些观鸟协会的会员们,承担起定期观鸟的任务,每年将其汇总提交给当地林业部门,作为反映城市环境变化的依据之一。
运用示例:我们身为大自然的谦卑观察者,秉持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更深刻地领略到自然的滋养和治愈。有的人喜欢佛系随缘观鸟,今天去哪里、能看见什么鸟都心满意足;有的人偏向有目的性地观鸟,提前掌握鸟讯,查好往年的鸟况,一心只为与某一种鸟邂逅……观鸟方式不同,但观鸟态度必须正确。只要准备好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观鸟,人人都可以,随时能出发。
(选摘自人民日报评论、《南方周末》等/编辑:王冠婷)
上一篇:
两次堤上“毕业典礼”
下一篇:
嫦娥六号掀开人类探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