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不该成为被忽视的生命
2024年6月24日,“杜江霍思燕收养实验犬”登上热搜。一条视频记录了在公路旁草坪里静静等待死亡的小狗与霍思燕夫妇的相遇、被送往医院、被确认为实验犬、成为名为“珍珠”的霍家家庭成员的全过程。霍思燕在社交账号上写道:“那天,我们意外地捡到了一只实验犬,它的命运因此发生了转折。我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这些无辜的生命。”
文本解读
角度一:人文关怀。
实验犬大多存在于公众的视野之外,它们的生存状况、心理健康以及最终的归宿,都很少受到外界的关注。杜江和霍思燕的领养行为,是对这些无声生命的一次有力发声。
角度二:科技伦理。
我们必须要思考,在追求科学发展的同时,如何减少对动物的伤害?这不仅仅是科学家和伦理学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思考的课题。
角度三:改变与行动。
我们期待无需动物做实验那一天的到来,但在此之前,我们也可以学会爱的实践。那是实验里更温柔的针脚、一次不吝啬的抚摸,那是更加完善的闭环,让每一只退役实验犬有家可依。
素材链接
实验犬是指被人类用作实验测试的狗。1921年,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和他的学生贝斯特在编号为406的小狗的帮助下,让胰岛素成为人类医学史上的罕见奇迹。每年有十余万只狗投入人类的实验,它们为人类的医学、科研等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运用示例:在科技进步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忘记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杜江与霍思燕的领养行为,不仅是对这些无辜生命的深情尊重与细致关怀,更是对科技伦理的一次深刻触动与反思。尽我们所能减少实验动物所承受的伤害,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个体所应当肩负的共同使命。
(编辑:关晓星)
上一篇:
别离不言愁,博识踏云峰
下一篇:
今天,你“City不City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