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盈之舞,重塑体育新风尚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1日深夜,在法兰西体育场举办的盛大闭幕式,为巴黎奥运会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以往的奥运会,是盛大、庄重的宏大叙事,也是史诗式的;近年来,人们更倾向于从微观叙事的角度去消解这些“重”,让奥运会变“小”、变“轻”、变“日常”。本届巴黎奥运会就是一个代表:规模变“轻”,于是心态随之放轻,赛场内外,都变得举重若轻。观众的态度也变了,奖牌和成绩之外,一些更轻盈的细节留在人们心中:那些闪闪发光的运动员,那些似乎无用但很有趣的瞬间,那些更年轻的一代运动员展现出的活力与个性……巴黎奥运会以其轻盈之舞,成功重塑了奥运新风尚。它告诉我们,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更是一个展现人性光辉、传递正能量、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平台。

年轻

“超绝松弛感”的黄雨婷、盛李豪

巴黎奥运会首日,中国射击队“00后”组合黄雨婷、盛李豪为中国代表团拔得头筹。两人比赛期间,眼神犀利、表情淡定,轻松拿捏全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偶像系“小孩姐”“小孩哥”。因为盛李豪微博昵称为“光靠干饭就”,赢得金牌后网友为他送上新昵称——“干饭哥”。与盛李豪共同夺得首金的黄雨婷,微博名为“A阿条本条”,人们亲切地称她为“阿条姐”。黄雨婷的社交媒体头像是一只萌萌的小狗,枪架上挂着的也是可爱的熊猫玩偶,就连比赛时头上戴的发卡也成为热议话题,网友总结,“戴最萌的发卡,打最狠的枪”。

这两位“00后”奥运冠军之所以能展现出“超绝松弛感”,固然有天赋的加持,但更多的是源于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与坚持。

“天生反骨”的潘展乐

46秒40!潘展乐在“最能代表人类极限”的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中,以此速度打破了欧美运动员长期的垄断。紧随其后的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凭借最后一棒潘展乐的惊人表现,实现“惊天逆转”,一举打破美国长达40年的金牌垄断。

2004年出生的潘展乐,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游泳天赋。2014年的省运会上,刚满10岁的潘展乐五天比赛拿了七块金牌,被问及未来目标时,他说:“比孙杨快就够了。”

2022年,教练马克·苏伯特曾建议潘展乐转练200米混合泳,因为中国选手在100米自由泳项目上难以取得显著成就。然而,潘展乐并未接受这一建议,他形容自己是“天生反骨”:“因为他的这句话,我就练到现在。”多哈世锦赛上,潘展乐以4块金牌的辉煌成绩向外籍教练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在巴黎奥运会上,他接受采访时依旧展现出“浑身反骨”,“看不起我们的,今天把他们都拿下了!”面对队友对成绩的不满意,潘展乐却说:“冠军是我们了,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不会是我们!”他的话里不仅有“00后”的少年意气,更有奥运冠军的实力与霸气。

“00后”滑板小将崔宸曦

互联网上曾流传过一段视频:一位小女孩把手放在胸口,眼神坚定地喊出,“为祖国争光吧!朋友们!”随后画面一转,是她站在世界滑板比赛的舞台上。视频中的小女孩正是在巴黎奥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荣获第四名的崔宸曦,她以14岁的年龄创造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奥运最好成绩。

从2020年首次接触滑板以来,崔宸曦仅用三年时间便成为中国队亚运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金牌得主。“我应该是有一点点天赋的,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努力。”在崔宸曦看来,天才的背后更多是汗水。“失败是很正常的,大多数时候都在失败。”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她不断提高难度和成功率,即使受伤或者失败都没有减弱她对滑板的热爱。

比赛结束后,崔宸曦计划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放松。至于滑板,她今后要去挑战更难的动作,尤其是那些自己喜欢的动作。“因为喜欢,就要一直滑下去。”

运用示例

从盛李豪、黄雨婷组合为中国代表团射落第一金开始,“00后”选手拿捏“巴黎奥运”的气势便不可阻挡。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中打破美国人40年垄断的关键一棒潘展乐,跳水梦之队的全红婵、陈芋汐,为国乒拔得头阵的混双组合王楚钦、孙颖莎……他们让世界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中国年轻人的天赋、热爱、自信、坚韧、勇敢、开放。这些年轻人特有的松弛感,向世界传递出的是中国体育形象的不断更新,更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感染力、影响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国际舞台上书写着崭新的“中国故事”。

轻盈

更开放的奥运,更浪漫的巴黎

法国时间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在塞纳河畔开幕,不仅成为现代奥运会中首个将开幕式从传统体育场搬到开放式城市空间的奥运会,同时也将法国“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浪漫主义的文学底蕴”“历史悠久的法国歌剧”等法国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一次前所未有的表达方式,向世界传递。

巴黎奥组委这一次将奥运会与城市核心区深度结合,塞纳河串联起沿岸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协和广场、大皇宫、埃菲尔铁塔等一众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地标。一些地标景观也创新地作为临时性的赛事舞台,埃菲尔铁塔下的沙滩排球、大皇宫的击剑、凡尔赛宫的马术、协和广场的滑板、荣军院的射箭、战神广场的摔跤……这座城市最伟大的景观被作为奥运会的舞台,带来一场奥林匹克精神与巴黎独特文化形象融合的盛会,向全世界展现“更开放的现代法国形象”。

中国品牌在巴黎刮起旋风

在这场国际体育盛宴中,中国产品以其实力和创新,在巴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由上海红双喜打造的乒乓球台,凭借内置芯片的可变灯光系统以及对台面工艺的精湛优化,让球台的摩擦、弹跳效果更佳。在柔道、摔跤等项目领域,中国企业提供的运动垫采用了智能芯片与柔性压电薄膜技术,能够实时采集运动员的运动数据,为训练比赛提供精准指导。此外,中国高科技产品还在多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直播信号基于阿里云向全球分发,云上转播正式超越卫星转播,成为奥运赛事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的主要转播方式。

除了高科技产品的精彩亮相,中国还承担了吉祥物“弗里热”的主要生产任务,并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奥运周边商品。

运用示例

2024年巴黎奥运会采取了更为简约环保的办赛理念,95%的比赛场馆都是利用现有的设施或通过临时搭建的方式完成的,整个赛事的规模变得更加轻盈。观众们的心态也随之放轻,他们不再仅仅关注金牌和成绩,而是更加享受比赛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赛场内外,运动员们的表现与生活细节交织在一起,这种全方位的展示使得观看者的参与感愈发强烈。

轻松

乒乓世界里演绎传奇

作为华裔卢森堡选手,61岁的乒坛女将倪夏莲第6次站上奥运赛场。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前,由于打法与朝鲜队员金琴英相似,倪夏莲接到了中国队的邀请,特别为王楚钦和孙颖莎担任陪练。她表示:“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帮中国队。”

7月31日,乒乓球女子单打32强赛,倪夏莲对阵中国选手孙颖莎。尽管最终以0比4不敌对手,但倪夏莲全程挂着微笑,她为每一个得分雀跃欢呼,为每一次失误略感懊恼,但这些情绪都如孩童般纯真,没有一丝压力或负担。对于她来说,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依然在赛场上,依然在享受乒乓球带给她的快乐。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体育不仅仅是胜负的较量,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梦想的坚持。

不是只有冠军,才配得上掌声

当#孙一文遭误判#上热搜的时候,东京奥运会击剑冠军孙一文的发言可以说给不少人“上了一课”。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是奥运会比赛,这就是规则,裁判一旦判定你的输赢,哪怕是判错的,也没办法纠正。”同时,她在社交媒体上鼓励大家,“不畏惧困难,不害怕失败,一直向前,一直勇敢,一直为热爱奋斗”。

从东京奥运会的体操个人全能决赛,到巴黎奥运会的团体决赛,老将肖若腾两次与金牌擦肩而过。顶着伤病又坚持了一个奥运周期的他潸然泪下,“我非常确定,自始至终都没想过放弃体操,因为体操是我最擅长也是最热爱的东西。”尽管有诸多遗憾,但他依然保持着平常心,“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放弃。一切结果都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运用示例

“轻松”并不意味着无所谓,而是看清之后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孙一文面对争议判罚泰然自若,老将肖若腾面对竞技场的残酷坚持表达内心所爱,他们并没有被金牌所捆绑,而是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一切事与愿违,让人们看到一个热爱自己专业的选手该有的样子。奋力拼搏、心向冠军,又不“唯金牌”,这才是真正的冠军心态。

突破

郑钦文,女王诞生

2008年北京奥运会,6岁的郑钦文跟随父亲在现场观看了李娜的比赛,郑钦文说:“李娜是我的偶像,是她将梦想的种子种进我的心里。”4年后,在一场全国网球赛事里,12岁的郑钦文成为少年组单打、双打冠军。2019年,郑钦文远赴西班牙接受更加严格的培训。在所有的竞技体育中,女子网球运动每年的赛季,绝对称得上“漫长”,这对运动员的身心考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了积累经验、快速提升排名,郑钦文几乎跑遍了欧洲各地去参赛。

对于运动员来说,奥运会是一生中难得的机会。在1/4决赛中,郑钦文鏖战三小时击败对手。次日半决赛,郑钦文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兰选手斯瓦泰克。此前两人的6次交手中,郑钦文全部落败,因此在此次对决中,她并未被看好。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比赛中,郑钦文彻底爆发出了自己的能量,直落两盘击败对手晋级决赛,终结了这位法网冠军在这里的25连胜,成功创造了历史。

杨思琪,走出大山踏浪而行

15岁的杨思琪是首位站上奥运会冲浪赛场的中国运动员,也是48名男女参赛选手中最年轻的一位。她出生在四川大凉山的一个农村家庭,9岁之前,她甚至没有见过海。由于在体育方面展现出天赋,她被选拔进入体育学校。随着2018年中国冲浪队的成立,她开始学习冲浪。她日常训练极其刻苦:早晨6点半起床,完成体能训练后,从上午8点一直练到下午5点。长期在阳光暴晒下,她的头发变得金黄、皮肤也晒得黝黑。

本次巴黎奥运会的冲浪项目在南太平洋上的大溪地举行,比赛开始两周前,杨思琪来到比赛地,开始在从没接触过的“管浪”中不止不休地训练。2024年7月29日,她在复活赛中逆袭,成功晋级第三轮。然而,在8月2日的比赛中,杨思琪止步16强。即便如此,这已经是见证历史的时刻。

在冲浪板上,杨思琪誊抄上了这样一段话:“你只活这一次,只有这一次机会,去做你想做的。”对于年轻的杨思琪来说,前方还有更广阔的碧海和蓝天在等待着她。

运用示例

郑钦文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突破自我极限,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每一滴汗水都见证了她对胜利的渴望与坚持;杨思琪挑战着身体与技巧的极限,每一次腾空跃起都是对“不可能”的勇敢回应。她们展现出的不仅是对个人潜能的深度挖掘,更是对“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诠释。“突破”不仅是对成绩的提升,更是对自我的重塑。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方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

上一篇: 精品素材
下一篇: 单元任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