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养性,阅读静心
作者: 梁晓玲古人云:“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阅读,常能在我阴郁的天空绽放一道彩虹,还我一片蓝天。每当我愤愤不平,几近无奈,书籍总能如山间清泉,涤净我满心烦闷;每当我郁郁寡欢,临近绝望,书籍又如那破晓黎明,带来希望的曙光。我离不开书籍所涵养的心性,也离不开阅读给予的力量。
人生漫漫,有书籍作伴,便不孤单;道阻且长,有阅读相随,便通向诗和远方。以书籍养性,以阅读静心,在文字的熏陶下,必能培养出常人不及的心性和无可媲美的灵魂。
以书籍养性,涵养一份淡然如水却又海纳百川的心性。
书籍雕刻着人的心性,得以洞察生活的本质,感知生活的意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仿佛看到渚清沙白之上,秋风急掠,诗人凝望着落叶凋零随滚滚长江东去;我仿佛读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流水落叶之思,当中夹杂着一丝无可奈何,这何尝不是书籍所赋予我的别样体验呢?我常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感慨人生须臾、世事无常,渐渐陷入沉思。在一轮明月下,遥想张若虚“不知江月待何人”的月下之问,这又何尝不是书籍所给予我的慰藉呢?书中世界有时绚丽多彩、奇幻无比,有时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但正是这独特的书中世界,构成了所谓“百川”。海要纳“百川”则需历“百川”,故而,唯有通过阅读,经历这一个个异彩纷呈的世界,才能纳“百川”于心间,真正地以书籍涵养淡然如水却又海纳百川的心性。
以阅读静心,平静一颗陷于喧闹且溺于浮华的躁动之心。
快节奏时代,人在忙碌中挫败,于忙碌中伤痛,容易陷入焦虑、恐慌的情绪之中,我也不例外。有时连日的学习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或者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让我迷失方向,每每此时,阅读总能将我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胸中脱去尘浊”。我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领略了平凡中闪耀出的伟大,从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中领悟了生命的鲜活与丰富,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领会了鄂温克族的顽强与坚守……阅读是对生活最长情的告白,让人忘却烦恼,让一颗躁动的心归于平静。
书籍养性,阅读静心。有书常伴左右,则面万难皆可迎刃而解。无论我们身处多么繁忙之中,都要记得抽出片刻去书中寻找一方净土,让心归于纯净。
评点
作者巧妙运用古语开篇,不仅引出了阅读对于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书籍与阅读是心灵的良药,能够滋养心性,平复躁动。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作者从“书籍养性”和“阅读静心”两个维度展开论述,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书籍如何帮助人们洞察生活本质、感知生活意义以及阅读如何让人在喧嚣与浮华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这种论述方式全面深入,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书籍与阅读的力量。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使得文章既具有文学性又富有感染力,加深了读者对书籍与阅读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作者还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将阅读带来的心灵变化娓娓道来,使得文章更加真实可信。这篇作文可以说是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名言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