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任务

作者: 王怀庆

一、主题综述

1.主题引入

青春,不仅是一段时光,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在必修上第一单元的篇章中,“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的意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对青春年华的赞美,更是对青春精神的热烈颂歌。青春是理想与信念播种的季节,是激情与活力迸发的时刻;闻一多先生将青春比作“红烛”,照亮自己,温暖他人,这无私奉献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是青春最宝贵的财富;青年是青春精神的传播者与实践者,像“香雪”一样纯净无瑕,传递着时代的信息,记录着生活的真实。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在每一处需要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年轻的身影,用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意义。

2.主题延伸

角度一:理想与追求。

青年一代的理想与追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设定远大目标,激发内在动力,积极投身科研、教育、社会服务等领域。理想不仅引领他们个人成长,也成为社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角度二:责任与担当。

在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层面,青年一代承载着日益增长的责任。他们不仅在家庭中承担起照顾家人、传承家风的角色,更通过返乡创业、技术支持、文化教育等方式,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贡献智慧和力量,不仅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也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

角度三:创新与择业。

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青年的重要特质,同样,明智的择业观念也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关键。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青年不仅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新领域,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在职业选择上展现出独到的选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专长和社会需求,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不断寻求个人发展与社会贡献的最佳结合点。

角度四:学习与成长。

终身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持续积累,更是青年立德修身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年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持续探索,同时在实践中锤炼意志,这一过程不仅有效提升了他们的个人竞争力,更在修身中涵养品格、拓宽视野。

角度五:社会参与和贡献。

青年的社会参与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活力的重要指标。他们通过参与公共政策讨论、社区服务等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不仅促进了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领导力。

角度六:交际处事与情绪管理。

青年通过积极健康的交友拓展社交圈,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情感支持和压力释放的渠道。这种积极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青年更好地管理情绪,促进个人成长。

“青春激扬”是一个综合性的写作主题,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考生在写作时,开篇就要明确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和看法,行文过程中,选择典型的材料,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体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二、高考文题链接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目“与人相处,坦诚交流”,鼓励考生勇敢地发现问题、探索自我,并勇于表达个人想法。考生正经历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这一时期,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惑,并对人生进行深入地思考。通过这一作文题目,考生被引导去反思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体现了对成长过程中感悟的重视。

2023年高考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目“青少年自己的空间”,命题指向“当代青少年”,向考生揭示了一个社会现象:当代青少年的“安静”被打扰,缺乏一个不受干扰的私人空间。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教育领域的问题,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触及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来自外界的单向教导或灌输。

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青年人才,工匠精神”,材料中的浙江人才工程、创新强省战略,均隐含着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即他们应致力于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开拓创新型人才。而材料中的三个人才成长事例,不仅为考生指明了成长的方向,也树立了成长的榜样。题目引导考生对自己的未来制定创新发展规划,思考如何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浙江乃至祖国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鲜明地体现了命题者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导向。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目“可为与有为”,号召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家国情怀,在新时代要大有可为。

三、适用素材及素材点拨

1.金句素材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

素材点拨:青春转瞬即逝,每一刻都弥足珍贵。我们应当尽早行动,用勤奋来塑造我们的青春,而非虚掷光阴。青年时代是播种梦想、收获成长的宝贵时期,我们不应坐等机遇降临,而应主动创造机遇,确立目标,持之以恒,勇往直前,让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

素材点拨:苔花虽小如米,生命力却极为顽强。在春日里,它们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大地,不与牡丹争艳,却同样散发着生命的光彩。这种平凡而坚韧的美,激励着我们这一代青年,即便在不起眼的角落,也要积极展现自己的价值,活出精彩的人生。

2.时事素材

桂海潮——从小镇青年到摘星星的人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在这次任务中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这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载荷专家的“首秀”。从山里娃到航天英雄,很多人感慨桂海潮是现实中的“爽文男主”,但是从山村到宇宙那条曲折的道路,绝非“爽文”二字所能概括。

素材点拨:桂海潮,这个从小镇走出的青年,始终怀揣着对星空的无限憧憬。少年时,他立志探索宇宙的奥秘,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勇敢追梦,不畏艰难,最终成为摘星星的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梦想的力量,也展现了教育与学习对于人生的重要价值。他的经历,鼓舞着更多年轻人勇往直前,追逐梦想。

运用示例:读书,或者说学习,不给自己设限,任何地方都可以是通往星辰大海的起点。当一个人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化作熊熊燃烧的激情,足以将他推向心中向往的“星辰大海”,我们便不得不深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正是由于勤奋学习,桂海潮最终走出了大山,从一个乡村少年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实现了他奔向太空的梦想。经过岁月的洗礼,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唯读书论”已经被祛魅,取而代之的是知识的力量,以及由此开启的奋斗历程。

伍鹏——动漫少年照进现实

在巴黎奥运会速度攀岩淘汰赛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伍鹏用一个坚定的眼神征服了网友:镜头捕捉到的他目视前方,巴黎的微风吹起他额前的发丝,像极了动漫中的热血少年。在赛场上,伍鹏展现出中国青年运动员坚毅、敢于冲锋的精气神,很多网友纷纷称赞“动漫里的少年照进现实了”。赛后,记者特意问了伍鹏,那一刻他到底在想什么。这位新晋奥运银牌得主给出了答案:“什么都没想,我眼睛里甚至都是模糊的。如果是晚上比赛,对面会有射过来的灯光,我眼里就只有那道光。”

素材点拨:在青春的舞台上,伍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对21岁的年轻小将来说,巴黎奥运会或许只是漫长职业生涯中的一站,不断突破自己、打破纪录是作为运动员永恒的目标。年轻的伍鹏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将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运用示例:伍鹏的速攀传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他对攀岩运动的热爱和不懈追求。这位21岁的年轻选手,凭借他那超乎常人的天赋和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从一个青涩的攀岩爱好者逐渐成长为如今备受瞩目的速度攀岩新星。在伍鹏的世界里,攀岩不仅仅是一个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竞技舞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岩壁对话、与自然共舞的独特方式。他用无尽的汗水浇筑着自己的梦想,用满腔的热爱铸就了坚定的信念,每一次攀爬都成为他对生命的热烈赞歌。

四、优秀文段

青春是一段风华,少年意气,挥斥方遒;少年热血,敢作敢为;少年志气,建功立业。回顾历史,中国青年的血性阳刚历历在目。他们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如初升红日,照亮黎明前的黑暗;他们激扬文字、创办刊物,似春雷乍起,托举“觉醒年代”。我们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也不应忘记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敢于梦想,勇于追梦,拒绝“躺平”态度,不做“佛系”青年。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和“百尺竿头须进步”的勤奋,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通晓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航天领域的年轻团队,嫦娥团队和神舟团队的平均年龄仅为33岁,北斗团队的平均年龄也不过35岁,这些有为青年将他们的青春智慧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拥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而且勇于创新,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主题演练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青年运动员们不仅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荣誉,更以他们独特的个性和风采,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新时代青年的积极形象。颁奖仪式上,孙颖莎组织中朝韩三国选手自拍留念,展现了她的友好;夺冠后,陈艺文和昌雅妮给队友一个公主抱,彰显了他们的活泼;全红婵向外国友人展示金牌,并配以“拿捏”的小表情,大方表示“咱们拿金牌就是炫耀的”,体现了她的自信;盛李豪在射击时气定神闲,提及对奥运会及未来的期许时,淡然回应“好好过日子”,展现了难得的松弛感……自尊、自立、自强,热情、可爱、大方的新时代青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可敬的中国形象。

以上材料对当代中国青年有着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的核心在于展现年轻的体育健儿们在国际赛场上的多重特质,这些特质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形象有深远影响,让青年在挑战中坚定地追求卓越,在国际交流中赢得尊重。

将这些特质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还是在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领域,当代青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这些精神。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尊、自立、自强,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以自信的姿态面对挑战,以青春的形象赢得尊重。

根据上面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当代青年要有担当精神,通过努力奋斗,推动社会进步,展现中国风采,从而实现自身的进步,让青春更有价值。

例文

风起奥运,青年中国

□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学协力校区 傅麓文

泱泱中华,巍巍华夏,奥运之火,燃情世界。赛场内外,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充满活力,坚定自信地平视世界;他们态度友好,在梦想的天空展翅翱翔。他们“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他们便是中国的新一代青年。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何为朝气蓬勃,亦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青春中国!

风起奥运,青年以友好姿态,展示开放的中国。乒乓混双颁奖仪式上,中国选手孙颖莎主动组织中朝韩三国选手自拍留念,不仅拉近了选手之间的距离,更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和谐的共鸣;来自海外的志愿者中,有数百名中国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忙碌而热情,传递着友谊与和平……这一切,都是中国青年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绘就了一幅开放中国新画卷。当青年向世界伸开双臂,拥抱的温度必将融化界限的坚冰。

风起奥运,青年以开朗的性格,展示自信中国。游泳小将潘展乐的大胆直言,不仅展现了他的自信与坦荡,也打破了外界对中国运动员的刻板印象。赛场内,自信满满的中国青年跳出了中国高度,跑出了中国速度;赛场外,中国观众对运动员的鼓励与支持,更是传递了中国温度,彰显了中国自信。这种由内而外的自信,是中国青年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自信风采的缩影。

风起奥运,青年以绝对实力,展示强大中国。无论是拿完一金一银后想看演唱会的射击小将黄雨婷,还是只要有休息时间便自动找到凳子坐下的“梁王组合”,抑或气定神闲评价教练“比较焦虑”的“干饭哥”盛李豪,他们“超绝松弛感”的背后,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与不懈努力。这种实力,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体现。从刘长春的孤身参赛到如今奖牌榜上的硕果累累,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背后,是无数中国青年的辛勤付出与不懈追求。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青年的实力与担当,也展现了强大中国的新气象。

风起奥运,吹响了体育竞技的号角。后浪蓄势待发,正待时代检阅;青春弦歌不辍,华夏薪火绵延。青年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激情,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发!

评点:文章紧扣“风起奥运,青年中国”的主题,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奥运会中的风采与担当。结构清晰,从友好姿态、开朗性格、绝对实力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中国青年在奥运舞台上的开放、自信与强大,展现了青春中国的蓬勃生机。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体现了对奥运精神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是一篇具有时代感和感染力的文章。(指导教师:李寨主)

(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