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说预判”导写

作者: 夏培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预判未来天气为人类提供了诸多便利,“走一步,看三步”是棋手常念的口诀,赛场上精准的预判会带来漂亮的回击……

请以“说预判”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走一步,看三步”和“赛场上的预判”,实际上探讨的是对自我与他人的预判。预判,并非孤立的行为,而是在自我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与平衡的结果。因此,这一议题背后,实质上是“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交锋。

因此,这一议题的背后,更是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较量。在追求精准预判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对自我判断的反思与质疑,以避免陷入盲目自信和主观臆断之中。

例文

说预判

□一考生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劳动人民对天气变幻的朴素预判;“走一步,看三步”,棋盘上的深思熟虑,是策略家对局势演变的精准预判;“反手接球”,瞬间反应的背后,是运动员对对手策略的深度预判。预判,植根于人类对未来的探索与掌控之中,彰显了人类的智慧与力量。

“预判”,其精髓在于“预”与“判”的和谐共生。“预”,强调时间上的前瞻性,是基于对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环境的敏锐感知做出的预见;“判”,则是主观考虑后做出的决定,强调人的主观性和判断的结论性。时间的先机是预判的条件,换言之,“预”是“判”的前提。而“预”和“判”共同拥有一个鲜明的目的:服务于客观世界。固然,“判”的过程是在人脑中实现的内在精神活动,但“判”最终也要作用于外部世界。“判”不是虚无的思维,而是思维作用于客观实在的结果。

有人质疑预判的可行性,认为其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现实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然而,正是这种对未知的探索与挑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预判,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基于理性的分析与经验的积累,是对未来可能性的谨慎探索。古有诸葛草船借箭,上预天气——雾满长江,下判人心——曹操多疑,仅用三天便“造出”十万支箭;今有华为早于芯片“断供”十多年便制定出“备胎计划”,加强核心科技研发,突破技术封锁。种种让人赞叹的超前意识,无一不是预判智慧的璀璨绽放,它们证明了预判在规避风险、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但预判并非空中楼阁,它需要实践的土壤来滋养。要实现精准预判,必须广泛搜集信息,深入分析规律,同时保持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预判之“预”,要求我们拥有洞察全局的敏锐与深邃,能够穿透表象,洞察本质;预判之“判”,则需要我们有不受干扰的决策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预判并非万无一失,误判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预判,转而陷入盲目的随波逐流。相反,我们应当正视预判的局限性,以谦逊的态度不断审视与调整,让预判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趋近于真相。正如古人云:“尽人事,听天命。”我们虽不能预知所有,但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握那些可以把握的未来。

一言以蔽之,预判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前行的指南针。它让我们在面对未知时不再迷茫,也让我们用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让生命之舟在波澜壮阔的海洋中稳健前行。

评点:文章结构清晰,开篇以生动的例子引出论题,接着深入剖析“预”与“判”的关系,再通过正反论证强化观点,最后提出实践中的预判要求及应对误判的态度,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语言流畅,引经据典,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果能在具体事例的分析上更加细腻,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论证的层次。

(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