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淡”导写

作者: 瞿峰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淡学”一词在社交媒体上走红,顾名思义,主修一种不带情绪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有人选择以“淡”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平和。他们精简欲望,减轻精神负担,以此来舒缓压力、积蓄能量。就像船行大海中,风浪越大,越需要稳固的“船锚”,以平和稳定的内心对抗外界的惊涛骇浪。同时,“淡”并不一定是“浓”的对立面,“淡”也并非无欲无求,而是对内心真正渴望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追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引出了“淡学”这一概念,并对“淡学”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作了介绍。从其积极的一面讲,我们可以说“淡学”体现了生活中的减法哲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各种欲望和追求所束缚,导致内心疲惫不堪。“淡学”倡导精简欲望,将生活中的冗杂与繁杂一一减去,让人们更加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淡学”也体现了内心的平和与坚韧: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而“淡学”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挑战,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等等。

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写作。比如,可以阐述“淡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也可以辩证地分析“淡学”,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例文

人淡如菊,心素如简

一考生

最近,“淡学”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有人觉得这样的状态令人担忧,我却认为无需多虑,“淡”一点也无妨。

与“浓”相比,“淡”看似是佛系,其实是自我减负,让人轻装上阵。众所周知,当下社会节奏飞快,竞争激烈。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时时做一个“浓人”,处处“热烈绽放”,时间和精力可能都不够用。相反,表现得淡一点,可以给精神“减负”,让欲望“降级”,使生活“简化”,是舒缓压力、消解内耗、积蓄能量的有效方式。既如此,“淡一点”又何妨?

或许有人并不认同上述观点,反而直言“淡”会让人变平庸。此话看似有理,其实不然。要知道,“淡”和“庸碌”并不能画等号。因为,“淡人”并非无欲无求、无悲无喜;“淡学”也不是鼓吹躺平摆烂、不思进取。恰恰相反,“淡人”在“淡去”外在的欲望后,反而可以聚焦内在的真实需求。而“淡学”也在倡导人们摒弃无用社交后,更好瞄准前进的方向。换言之,“淡”是一种去粗取精,一种以退为进。因此,大可不必谈“淡”色变。

事实上,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就是“淡”人。不必说归园田居的陶渊明,放鹤西湖的林和靖,终老林下的李雪木,就说埋首书斋、不接受采访的钱锺书,远离闹市、栖居小城的黄永玉,扎根讲台、深耕诗词的叶嘉莹,都是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对他们而言,“淡”是真,也是通透。因为“淡”,他们在喧嚣中保持平静,在复杂中坚守简单,最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当然,“淡”也不宜过度。水太淡,会无味;人太淡,会麻木冷漠,成为毫无波澜的死水。此外,淡的方面也要讲究。生活可以“淡”,但工作和学习应该“浓”。就像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生活上不讲究,总穿着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他学习上充满热情,工作上更是干劲十足。这样有淡有浓的活法,方得人生真趣。

淡淡的日子里有淡淡的甜,淡淡的人也有淡淡的风采。让我们“淡”而不“庸”,“淡”而有“味”,让岁月风轻云淡,也让人生如秋菊一般,散发淡淡的清香。

评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淡”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价值,既非消极避世,亦非平庸无为,而是自我减负、聚焦内在的真实需求。通过古今名人事例,生动诠释了“淡”的积极意义,同时提醒“淡”需适度,工作与学习仍需热情投入。文章语言流畅,见解独到,读来令人深思。

(编辑:关晓星)

上一篇: 材料作文“知足与快乐”导写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