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知足与快乐”导写

作者: 苏冯睿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

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导

材料围绕“知足与快乐”的关系展开,探讨个体的心理满足感与幸福感之间的复杂联系。题目提供了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

“知足常乐”强调适度的满足能带来持久的快乐。这种观点认为,当个人欲望不过度膨胀,能够珍惜并感恩当前拥有的一切时,便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知足未必常乐”则认为,仅仅满足于现状可能限制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导致停滞不前或错失机遇。真正的快乐可能源于不断追求、挑战自我和实现更高目标的过程。

两者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可以在不同情境下各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理解“知足”与“快乐”之间的动态平衡。适度的知足能让人珍惜当下,减少不必要的烦恼;而适度的追求则能激发潜能,促进个人成长,从而带来更深层次的快乐。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既要珍惜现有,又要勇于追求梦想,这样的人生才能既充实又快乐。

2.在某些情境下知足常乐,而在另一些情境下则需不断追求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3.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去调整对知足与快乐的追求。

例文

平衡的艺术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实验高级中学 王湘

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总在追寻着那份令人心安的快乐。关于“知足”与“快乐”的关系,自古以来便是一直探讨的话题。有人说:“知足常乐”,强调了心态的平和与满足;也有人反驳:“知足未必常乐”,认为追求更高的目标方能带来持久的喜悦。在我看来,知足与快乐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需要智慧平衡的艺术。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知足”能让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片刻安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被欲望驱使,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当我们学会对现状心存感激,对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时,内心的平静与快乐便油然而生。正如孔子所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足,让颜回即便在清贫中也能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然而,知足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真正的知足,建立在对自我清晰认知和对未来合理规划的基础之上。它鼓励我们在珍惜现有的同时,勇于探索未知,追求更好的自己。乔布斯曾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他深知自己的潜能,从不满足于别人艳羡的成绩,不断追求卓越,最终改变了世界。因此,知足并非停止脚步的理由,而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快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愉悦,更是精神上的富足与超越。当我们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在某个领域取得进步时,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种快乐,是知足与追求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在知足中永不止步,在追求中获得满足的结果。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快乐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够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不因满足现状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也不因盲目追求而忽略了内心的声音,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享受沿途的风景,不断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真正的快乐,就藏在这份恰到好处的知足与不懈的追求之中。

评点:文章深入探讨了知足与快乐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结构清晰,先阐述知足带来的内心平静,再转折论述知足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前行的动力,最后升华至快乐的精神层面,强调在知足与追求间找到平衡的重要性。语言流畅,引用古今名言佐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