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卖”让阅读到家

近日,成都图书馆宣布扩大馆内图书的网借服务范围,让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的读者也能够共享阅读资源。这项“图书外卖”服务于2023年11月开通,读者在家中即可通过公众号轻松下单借阅图书,并享受送书上门服务。据统计,先后已经有上千位读者用外卖方式借阅了3万余册图书。

当前,很多城市的图书馆推出“图书外卖”网借邮寄服务。读者线上下单借阅图书,并支付相应运费,即可享受送书上门服务。

文本解读

角度一:打破读者阅读限制。

“图书外卖”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进行借阅,使用快速配送服务直接配送到家,无需再前往图书馆或者实体书店。打破阅读时空限制的图书外卖服务,帮助广大用户节约了借书、购书所需的时间,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带来便利。

角度二:优化资源带动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转变,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数量明显下降。“图书外卖”服务将“线下阅读”与互联网结合,让图书馆的书籍快速流动。通过平台大数据还可以全面了解读者的阅读喜好等,便于为读者推荐个性化书单,从而盘活书籍资源。

角度三: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书籍都是静静地待在馆内等待读者上门借阅。但“图书外卖”却让图书主动“走”出图书馆,“走”进读者们的家门,实现了从“等待读者”到“走近读者”的公共文化服务转型。这份“知识外卖”使更多人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参与到阅读中,有利于促进阅读融入更广泛的日常生活,进而助力培养全民阅读习惯,打造书香社会。

角度四:“转型”与“引领”。

成都图书馆开创性地推出图书外卖服务,这不仅仅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革新,更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一大进步。这对于提升全民阅读水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角度五:“共享”与均衡。

成都图书馆的“图书外卖”服务,促进了图书资源的均衡分配,并使得周边城市的读者也能够共享省会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公平获取,缩小了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阅读资源差距,实现了文化的普惠和共享。

素材链接

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点菜”,不少图书馆想办法减轻借阅者负担,满足他们的需求。河北省图书馆和石家庄市图书馆推出“冀图邮书”的微信小程序,提供了两种借还方式,如果自己到邮政网点取送,就是免费的;如果要送上门或上门取件,收取4元快递费用。首都图书馆的读者,如果选择“还书到分馆”,就无需支付快递费;预约分馆提书,同样免除费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从“欢迎您来”到“送书上门”,真正为读者提供便利,让更多人能享受纸质阅读的美好时光。

运用示例:“酒香也怕巷子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特点,今后“知识外卖”“文化外卖”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不少图书馆都在拼颜值、拼创新,通过提升空间美感,吸引读者前来打卡。然而,真正能够留住读者的,还是那些能够让知识触手可及、让阅读无死角的图书馆。无论是提供送书上门服务,还是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推出“深夜书房”等特色服务,又或者是将书店和图书馆开进社区等公共场所,这些举措都在打破传统的阅读限制,使知识的传播更加高效和便捷。通过这些创新的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从而让知识流动起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