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传(三)
作者: 杨睿城市名片:大同
古称:云中、平城、云州
别称:北方锁钥、中国煤都、凤凰城、中国刀削面之乡等
代表人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素材链接
素材一:云冈石窟
云冈第5、6窟里所有主要佛像的服装已经完全变样了,以往的袒右肩、通肩两种从印度传来的服装退居次要位置,一种宽大的长袍被穿在了印度来的佛陀身上。菩萨的服装披法也变了,帔帛从双肩处披下,遮盖着双肩与胸的大部分,在腹前交叉。有的在帔帛之前还披挂着长璎珞,在腹前交叉并穿一圆形饰物。这种服装样式更符合汉族人的审美观,因为人们不喜欢在他人面前过多地展露自己的身体,也就不愿意看到裸露肌肤过多的神像。新型的佛像在精神面貌上和过去完全不同,带给信徒们一种全新的感受。由于佛的新装很像汉族贵族们传统的褒衣博带服装,所以人们习惯把这种服装称作“褒衣博带”式。
运用示例:所谓内化,先要“内”,即融万物于我。我们的传统文明一直如海绵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外来文明。两汉之交,佛教被白马驮来,传统文化从儒家求外在、求人际和谐,横逸出求内在、求参悟菩提。其次要能“化”,即绣口一吐,已非原来模样。依然是佛,在东土经历了思想的禅宗化,衣着的儒家化,如云冈石窟第5、6窟的佛像,从袒胸露乳到穿上汉族“褒衣博带”。文明因为自信而敢于接受,因为强大而能够内化,而文明也在一轮轮内化中完成了营养的补充。
素材二:士马甲天下
大同自古就是中国北方军事重镇。从赵武灵王定边建制至今,在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在这里的大小战役多达上千次。这里有发生在汉高祖刘邦身上的白登之战,有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大败后燕的参合陂之战,有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惨败的土木堡之战,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也发生在这里。历代名将李牧、蒙恬、李广、靳尚、卫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郭子仪、杨业、常遇春、徐达等都在这里保过边、守过疆。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同的重要军事地位,也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文化。民间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运用示例:认识世界需要辩证,天时可能为天谴,地利可能生地弊。回顾近代,晚清因为没有抓住工业化的契机,造成百年的落后;在地缘上同样如此,大同因处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犬牙线上,据长城而窥马塞外,极天下之便利!也是因此,成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平型关大捷,千年之间,千战不止,大同一如太白所言:“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辩证地看待局势,去适应时代,才能在辩证法中“变戏法”,变出一个大国和平崛起的时代。
素材三:三代京华
1995年在大同市东南,考古工作者发现并部分发掘了北魏明堂遗址。明堂相传为黄帝所创,是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商周以后,明堂的职能渐渐发生分化,它和今天留存的天坛一样,主要是天子祭天祀祖的所在。自汉武帝开始的两千多年里,明堂作为一种政治象征,成为儒家思想这一治国正统学说的政治符号,而在鲜卑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的国都发现明堂遗址,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探究的重要事件。
运用示例:美国国际政治学者约瑟夫·奈曾提出著名的“软实力”论,指在大炮巨舰的钢铁肌肉外,还应该有令人心驰神往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可谓文明。在中国古代,常常发生一种吊诡的现象——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明所征服。从北魏拓跋氏在平城(今大同)学习汉人修建“明堂”来祭天祀祖,到拥有鲜卑血统的唐朝统治者以老子李耳为祖先,再到金人崇尚苏轼,嘲讽南宋使者为蛮夷……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文明的坚韧从来不是靠兵革之利、山溪之险,而是文化的软实力!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