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地,找到生命的意义
纪录片《极地》运用电影般诗意的叙事语言,深情聚焦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与日常点滴。摄制组花了两年时间,从深秋到凛冬,从春花到初夏,不仅无畏地捕捉了极地的严酷与挑战,更分享了那些稍纵即逝的自然奇观与人间温情。片子里,有快乐的人,虔诚的人,执着的人;有喜怒哀乐,柴米油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缓缓诉说着生命最真实的模样,轻轻划破观众的心房。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认认真真地活着”的真谛,而这一切,都值得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去铭记与传颂。
镜头里的人
“当你站在海拔 4000 米的高原上,头顶蓝天俯望大地,你会意识到生活真的就是天·地·人而已。”
快乐的人——面膜奶奶
白玛曲珍、次仁曲珍和曲美卓嘎,她们是托林村年纪最大的三个人。三姐妹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曲美卓嘎从小是个孤儿,白玛曲珍丈夫早逝,次仁曲珍家境贫寒。然而,她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她们自诩为“藏族三公主”,在一起时总是叽叽喳喳斗嘴、打趣,互相调侃。
她们一起采摘草药制作纯天然面膜,互相搀扶着上山下山,回到家里一起熬制,烧火时,她们会呼唤伙伴:“大公主,你来搅拌吧。”药膏做好了,她们会跑到马路上免费给过路人涂抹。她们的笑声和欢乐不断,像三个小姑娘一样,边走边唱。她们还有一个创业计划,就是把自制的护肤品推销出去。“一瓶五块钱,我们就成富翁啦。”
随着太阳落山,三个人坐在一起吃东西,说着自己的心愿:“能一起去趟拉萨就好了,然后后年、大后年、再加一年还能继续在一起。”最后,她们还不忘给美丽的自己敬杯酒。
运用示例:真正的富有,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在于心灵的富足。三位老奶奶命运多舛,却依旧保持着快乐,对生活充满热情。最打动人的,是她们的创业计划和“富翁梦”。作家七堇年曾借海子的诗如是说:“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三公主”的日常朴素而艰辛,却仍然心怀希望,这样的她们让人肃然起敬。
适用主题:热爱生活;朴素的生活;遥远的梦想……
虔诚的人·驮盐者
在西藏,一袋纯净的盐能换来三袋青稞。盐湖靠北,风雪在呼吸间就会降临,盐人认为,越往北走,就越接近生命的极限。去盐湖驮盐,被视为西藏男人的成人礼。
采盐有多苦?长途跋涉不说,一路上多是风雪,运气不好,还有野兽环伺左右。为了采到纯度最高的盐,他们要走到极度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次仁旺青爷爷坚信,只有最严格的规矩,才能助人克服这些困难。于是,他为驮盐队制定了严格的规矩:犯错一次,就要揪一撮体毛。
采盐工序繁复,细节严苛,先煨桑,再采盐,采完盐要对盐湖女神敬谢。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对拥有的一切都不能忘了感恩之心。即便经过生死考验,他们也不贪婪,只取自己需要的。次仁爷爷说:“盐很少,我们不能全部拿走,还会有很多人过来,如果我们都拿走了,别人就没有了。”
运用示例:在西藏,驮盐的艰辛堪比经历生死之外的所有苦难,正如唐僧师徒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才取得真经。驼盐和取经的过程,亦是人的成长过程,面对重重磨难与诱惑,坚守初心,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结果,而是沿途的风景与历练,是那份勇于追梦、挑战极限的勇气。
适用主题:坚守初心;真正的成长;为梦前行;勇气;学会取舍……
执着的人——壁画师
平措扎西12岁开始学习唐卡绘画。然而,与许多其他画师不同,他并未选择以绘画赚钱,而是前往各个寺院绘制壁画。
在许多壁画师眼中,为寺庙画壁画是一件性价比不高的事。寺庙多在深山中,天气湿冷,作画条件艰苦,远不如待在家里画唐卡赚得多。但平措扎西却对为寺院绘制壁画情有独钟。他说:“画画的过程,是一个苦难的过程,痛苦永远大于快乐。但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从画画中获得幸福感。”为了给一座地震后重建的寺庙画壁画,平措扎西带领着十个徒弟,吃住在寺院,花费整整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七间殿堂的壁画。在这些弟子中,最小的名叫贡嘎,平措扎西手把手地教他:“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来。”平措扎西希望自己所绘的壁画能流传百年,他坚信:“所有生命的意义都在于此,一直在画,不停地画。”
运用示例:高尔泰曾这样说,“对我来说,所谓寻找家园,无非就是寻找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壁画师平措扎西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珍贵的快乐。他的生活虽然简朴无华,却因追求艺术的纯粹和对工作的敬畏而变得饱满丰富。他不仅在壁画中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印记,也在无数观者的心中种下了关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深邃种子。这份朴素的匠心,在物质追求汹涌澎湃的时代洪流中,显得尤为难得,也唤醒了我们对于生活真谛的探索和向往。
适用主题:个体价值;追求与梦想;专注与热爱;工匠精神……
镜头外的事
“我们是真的打心眼里喜欢他们,正面看可爱,反面看可爱,才能把人拍得可爱。”
1.影片执行导演张祎说,与许多城市里的被拍摄者不同,生活在那里的人不是很看重签合同,谈报酬,要说服他们接受拍摄,最重要的是真诚,不惊扰他们的生活。比如,拍摄时不能惊扰到母牛产崽;垃圾需要单独丢,绝不能放在火里烧……
2.摄制组的成员们吃过母牛胎盘,住过牛棚,爬过九个多小时的山,走过独木桥,脸上涂了当地人的自制面膜,一起在泥地里打泥巴仗……到后来,摄影师们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到接羊羔的季节,他们都能看出来“这只羊就快要生了,快来拍”。
3.有人吃饭时不爱在帐篷里吃,要蹲在门口看着雪山吃,“太美了,雪山就在你眼前,感觉伸手就能摸到,想把它的样子一直记住”;有人看到过色彩完整的彩虹门,就在眼前,“还是双彩虹,你说这一辈子能看到几个双彩虹”。
运用示例:“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极地》摄制组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民族习俗,这份用心与尊重也赢得了当地人的真诚相待与如亲人般的关爱。从这种纯朴感恩的生活状态中,摄制组成员们体验到一种生活哲学——给生活做减法,少些欲望功利,多些简单知足。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每一位参与者在远离尘嚣的极地之境,寻得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适用主题:平等相爱;心灵洗礼;和谐共融;给生活做减法;精神村庄……
延伸思考
《极地》播出的最后一个故事,讲述了当地最偏远的文布南村里的故事。现在这个村子也已经开始制作广告牌,经营起家庭旅馆。“如何看待西藏越来越现代化,以及传统的消亡?”监制曾海若曾经问过当地人这个问题,人们告诉他:“生活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一定要固守住什么东西,反而是一种‘执着’。”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