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中的妙喻之“不如意”
作者: 杨睿都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人的成长就是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不如意”作伴,学会等闲视之,甚至达观地款待这“不速之客”。那么,不如意表现在哪些方面,作家是如何描写它们?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素材1:童年的朋友,犹如童年的衣裳,长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无可奈何了。——《琼美卡随想录》
对应话题:孤独
运用示例
孤独是什么?它是空间上的漂泊在外,是“日暮客愁新”;也是时间上的恍如隔世,一如艺术家、诗人木心所感叹那样:“童年的朋友,犹如童年的衣裳,长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无可奈何了。”人皆惧怕孤独,但随着成长又不得不发现,孤独如风,常伴吾身。所以要用一个人的精彩去挑战人生的寂寥,正如木心先生,即便身处监狱,也能手绘钢琴黑白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阿多尼斯说:“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那么少时的兴趣、不变的初心,都是搭建花园的砖瓦。请在不识孤独滋味的时候,修建好这座花园,等待有朝一日孤独的造访。
素材2: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围城》
对应话题:流言蜚语
运用示例
流言是什么?它是钱锺书先生口中“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的东西,任何人对于流言都很难无动于衷,从三人成虎到众口铄金,流言带给人的恐惧已经凝练成“典故”流传至今。面对流言,我们需要敏感于内,钝感于外。前者需要我们自省慎独,心中无愧;后者需要我们对流言报以平和心态,一如西班牙作者格拉西安在《处世的艺术》中提到:“对流言蜚语最好的谴责就是不加理睬。”
素材3:生活凄凉得有如天窗朝北的顶楼,而烦闷却是一只默默无言的蜘蛛,正在她内心各个黑暗的角落里结网。——《包法利夫人》
对应话题:生活的苦闷
运用示例
生活的顺遂令人单纯,所谓“不经打击老天真”就是这个道理。而生活的挫败、苦闷却会令人思想深刻。有人会说,为什么要用不愉快的经历换来可有可无的深刻呢?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曾说,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要优于快乐的猪。因为人需要追求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快乐——对生命的清醒认知。而这种“快乐”需要在苦闷的茧房中成蛹、破茧、蝶变。福楼拜一生伴随着苦闷,一如他在《包法利夫人》中那句绝妙的比喻:“生活凄凉得有如天窗朝北的顶楼,而烦闷却是一只默默无言的蜘蛛,正在她内心各个黑暗的角落里结网。”然而这种苦闷让他烛照生活的幽暗和人性的深邃,其《包法利夫人》成为成为了“记录人性矛盾的百科全书”。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