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来了

作者: 李凤成

在文学名篇中,类比手法巧妙地将不同领域的概念与情感相连,让读者在熟悉的景致中遇见新知,在抽象的思想里觅得具象的共鸣。作者精选了若干运用类比手法的精美语段,解析其巧妙技法,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在议论文中运用类比,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直击人心。

摘抄笔记·借名人类比说理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摘自鲁迅《拿来主义》)

摘抄理由:鲁迅巧妙运用了尼采这一人物以此来批判和警醒世人。通过尼采自诩太阳却最终陷入疯狂的例子,鲁迅构建了一个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的类比,不仅揭露了那种盲目自大、一味给予而不考虑后果的愚蠢行为。同时更深刻地指出,这种行为模式若应用于国家发展,将导致资源的枯竭与未来的困境,侧面强调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运用示例

确实,自我认可,既展现了个体自信,也反映了对认同的深层需求。然而,正如希腊神话中的纳西索斯,过度迷恋倒影中的自己,终将导致个体脱离现实,陷入虚幻的自我世界。当今社会,随着个性张扬与自我表达成为潮流,人们往往被鼓励“相信自己”。这种理念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需要警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盲目自信。当自我认可建立在自我构建的幻象之上,它就失去了应有的根基与深度,变得脆弱且易碎。真正的自我认可,应当源于对自身的持续探索与提升,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积极贡献。

摘抄笔记·借学科知识类比说理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摘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摘抄理由:恩格斯通过将生物学中的进化论(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社会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类比,利用达尔文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及影响力,为马克思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革命性发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这种“借势”策略,使得即便是当时对马克思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感受到马克思发现的深远意义。跨学科类比,揭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读者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运用示例

在物理学中,力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相互联系;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则告诉我们,每个生命体,无论大小,都在维持生态链的稳定与繁荣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必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以保障地球家园的持续健康与繁荣。

摘抄笔记·借过程类比说理

到三四岁的时候,小孩的双手开始服从脑子的使唤,他便成了一名画家。快乐的妈妈给他一盒彩色画笔,不久之后,每一张纸片上便布满了奇怪的笔划,有的歪歪斜斜,有的弯弯曲曲,分别代表房子呀、马呀、可怕的海战呀,等等。可没过多久,这种尽情“创作”的幸福时期便告一段落。学校生活开始了,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被功课填得满满的,很少有时间来从事“艺术”。等待这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会完全忘掉自己生命的头5年是主要献身于艺术的。

民族的经历跟小孩子相似。当穴居人逃脱了漫长冰川纪的种种致命危险,将家园整顿就绪,他便开始创作一些自己觉得美丽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对他与丛林猛兽的搏斗并无什么实际的帮助。他在岩洞四壁画上许多他捕猎过的大象和鹿的图案,他还把石头砍削成自己觉得最迷人的女人的粗糙形象。(摘自房龙《人类的故事》,文字有删减)

摘抄理由:这段文字将婴儿成长过程中的艺术启蒙与早期人类民族的艺术发展相类比,展现了从自由创造到现实束缚的共通性,不仅使得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还极大地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运用示例

无论是蛋糕的制作还是音乐的创作,都始于创作者心中的灵感闪现。蛋糕制作者会考虑选用何种原料,如何搭配以创造出独特的风味和外观;音乐家则构思旋律、和声、节奏,以及作品的情感和主题。两者都是创作者才华的体现,传递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创意的力量、坚持的价值以及艺术的无限可能。

(编辑:王冠婷 关晓星)

上一篇: 融言入文之游戏台词
下一篇: 主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