呓语也欲狂

作者: 许馨悦

14岁时,青春是阳光下的走廊与操场,少年们的奔跑与肆意的微笑,窗明几净下笔在白纸上刷刷作响,只听得见窗外风过绿叶的声响,我们会为了一个“其光大道”的未来默契奋斗。我充满了朦胧的幻想,落在了嘴角自信张扬的笑上。

16岁时,落寞与我初逢,尤记得在一节班队课上听到校长之言语后再振精神。一边低落,又一边满腔热血。几天后,我在目标便签的职业一栏写下“奉献祖国”,认真考虑自己的职业命运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并在大学一栏写上了我或许今生都不会考上的大学。直到现在,我都珍惜年少的所谓“轻狂”。

还有一个月,即将18岁,离高考还有263天。

昨晚我在床上翻开《总有一只蝉,记得夏晚香》,几页之后,发现它适合初中生看,对我没有用,遂弃之。今晚,我计划阅读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以提升文笔,积累素材。

在现实面前,我不得不变得功利,甚至把“功利”作为一种生活追求。在现实中,利益似乎是对自己最有效的事物,理想主义虽然很美好,却往往只能作现实主义的陪衬。很多人批评优绩主义的盲目,但每一位“小镇做题家”都无比相信优绩,无比渴望用一支笔的努力打破向上的界限。或许这就是当代的“无问西东”。我们都有点“疯”。

有同学对我评价“热情、大方、幽默……”但我的本性却与之相去甚远。两面性大概是青春的一个特征,脸上虽然大笑,但内心告诉我,我其实并不快乐。

无非成绩与人际。

我曾一直不愿承认自己的消极,听见“我不行”总会回答“这有什么不行”,似乎这“不行”是在针对我,因此我总是会振作精神。这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说服我自己。在一轮又一轮“我行”的洗脑之后,重新提笔上阵,拖着一颗沉闷的心。

想在映天湖上一声大吼,想在回寝路上有机会喊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想“这个世界终将以我的意志前行”……所有的发泄,最后的归处只是熄灯后木板床上胸脯的起伏。

幻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痛苦是青春的必修课,我希望一直活成14岁时的少年模样。

(指导教师:张月/

编辑:于智博)

上一篇: 擎真心之笔 得做人真谛
下一篇: 君子之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