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被讨厌的勇气”导写
作者: 梁磊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阿德勒认为,真正的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即不在意别人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
也有人对此产生疑问:人是否能强大到即使被人讨厌也无所谓?过于强调自我会不会使人走向自私而变成“真讨厌”?
对“被讨厌的勇气”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写下你的经历或表达你的看法,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第一段中的关键词“被讨厌的勇气”,意在强调个体的自我认同以及强大而坚韧的内心。在现实中,因为“在意”“害怕”“追求”,所以苛求自己,违背本心,从而背负精神压力。“被讨厌的勇气”本质上是在激发人们反思对外界评价的依赖,培养坚韧的自我认同,在成长中建立更强大的独立性。
第二段是对“被讨厌的勇气”的多元思辨。我们在追求“被讨厌的勇气”时,有必要思考个体可能会面临的现实压力。强大的内心与稳定的自我、独立的价值观确实吸引人,可是,如果实力与能力不匹配,则无法给自我成长留出充分的缓冲,反而使自己陷入现实困境。
同时,需知物极必反。当强调“被讨厌的勇气”背后的独立性与自我肯定时,也要警惕过分关注自我感受,会不会使人走向自私而变成“真讨厌”。比如,因为强调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导致的我行我素与特立独行,从而使个体忽视社会整体规范与价值观;因为强调不害怕被人讨厌而导致对他人需求与感受的忽视,从而使个体失去与周遭感同身受的能力,变得自私。
例文
看清被讨厌的自己
□一考生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有言:“清醒是一种细小而有耐性的英雄主义。”在“被讨厌的勇气”被贴上“真正的自由”这一标签的当下,我们不妨细细自省,用清醒的目光审视“被讨厌”,去看清“被讨厌的自己”。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笑看他人评价,是拥有自信、达到自洽状态的外在表现。当网球选手纳瓦罗惨败郑钦文后直呼她“太过残忍”,郑钦文微笑以对,淡然洒脱。我们知道,郑钦文赢下的不只有比赛。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具备足够完善的内在价值体系后,才有底气在别人的目光和言论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净土,云淡风轻。
但是,“勇气”可能因方向不同而导向智慧与鲁莽两个维度。智慧地运用“被讨厌的勇气”,是“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的豁达与坦荡,更是在如今的“景观社会”中,反抗外界带有“物化”“异化”特质的勇气。而如若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一味执拗于匹夫之勇,无疑将走向自私、“真”讨厌的深渊。
既然人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那么,遵守群体性标准、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以获得他人认可的方式为自己谋取理想生活状态,便成为多数人的生活路径。无视他人的评价与审视,恐怕很难立足于社会。
但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度。有限度地坚持自我,才能实现与外界的和平共处。自由的前提需时刻保持警惕,倘若失去这份警惕,也就丧失了用“被讨厌的勇气”平衡自我与世界关系的砝码。飞机、高铁上只想着方便自己的“霸座哥”“霸座姐”,他们不顾规矩、规定的限制,这一段经历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该如何界定?可见在心中摆正自我认知与外在世界的位置,始终是我们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仅仅从自身出发的认知难免具有片面性与局限性。有了他人的认可、不被讨厌,实现个人价值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道路会更平直。循着儒家的入世之道,听取外界的合理评价,何尝不是寻找更完善的自我的一种方式?以自己为孤立标准,看似“不害怕”他人讨厌,又何尝不是一种懦弱?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聂鲁达之诗切中肯綮——“被讨厌的勇气”只是一种与世界相处、认清自己的理念,而我们真正要通过它认清的,是那个不完美的、可能被讨厌的自己。
愿你我皆有“被讨厌的勇气”,也拥有在它面前仍看得清自己的理性。
评点:文章通过正反两面的论述,既肯定了“被讨厌的勇气”的积极意义,又指出其可能导致的极端化倾向。作者强调,在追求自我的同时,也要保持对他人评价的理性态度,实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共处。文章中名言警句的运用,引述恰确,合理有力。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