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顺流而下,人生逆流而上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李莎

在自然界中,河流的流向总是顺势而下,向着下游流去。然而,生活的河流却往往充满了变数,难以预测。有人坚信,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也有人认为,谁都改变不了潮水的方向。面对这股日益汹涌的时代大潮,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怀揣梦想的人们究竟怎么做的呢?他们拒绝被裹挟,毅然选择逆流而上,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航道。他们相信,只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并付诸实践,终将在汹涌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看到了许多非凡的叙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尽管改变潮水的方向可能很难,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那股能够逆流而上的力量。

改变从“坚信”开始

沈丹出生在武夷山区,家里条件不宽裕。高考失利后,她只能出去打工。走的那天,妈妈塞给她200块钱,告诉她,以后的命就看自己的了。沈丹知道,想要改变命运,除了等待机会的到来,就只能在逆境中奋力拼搏。

201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沈丹回到家乡。她在村里拍摄了一系列抓鱼抓虾的视频,清新素雅的风格,赢得了众多粉丝的赞誉,纷纷称赞她的家乡“好漂亮”。武夷山区自古物产丰饶,优质资源从不匮乏,缺的是被看到、被知道的机会。2021年春天,武夷山又到了春笋收获的季节,沈丹背着竹筐上山挖笋,同时利用三脚架和手机,拍摄了一条短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了200万。不久之后,她在农田里操作拖拉机的视频,再次获得一百多万的播放量。就这样,短短一个月内,她的粉丝数量增长到四五百万。

慢慢地,很多人通过视频找到她,想要购买视频中展示的乡村特产。沈丹敏锐地意识到,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内容并附上购买链接,这个模式走得通。于是,她果断将村里的农产品全都拿到直播平台去卖。在沈丹的带领下,村民们不仅积极参与,还共同建立了生产武夷山茶叶的茶厂。“最开始是我一个人,到现在变成了我们一群人共同的事业。”沈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还为周围的人们找到新的出路。

不只是个人的抗争,更是一群人的愿景

段睿家境优渥,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跨国公司工作,丈夫蔡磊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副总裁。然而,人生的境遇总是捉摸不定。两人成婚仅一年后,蔡磊患上了“渐冻症”。由于该病症的罕见性,患者群体相对较小,因此相关医疗资源的投入亦显不足。起初,他们寄望于自行组建科研团队,以获得投资人的资金支持。但他们低估了罕见病的可怕性——该研究不仅耗资巨大,且周期漫长,同时愿意为此投资的人也相对稀缺,这使得他们的抗争之路愈发艰难。因此,他们需要让更多人了解这项疾病,让愿意伸以援手的人能够发挥他们的能力。

2022年,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蔡磊拖着病躯,带着数十万渐冻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期望,出现在直播间,向屏幕另一端的广大观众讲解什么是渐冻症,以及为什么病人如此急切地需要外界伸出援手。直播反响热烈,蔡磊与段睿展现出的乐观与坚韧深深打动了观众。“我们终于让人知道,原来有这么一个群体在坚持做这样一件事,所以那时候的感觉就是,我们活过来了。”段睿感慨地说。

如今,蔡磊已经患病五年,他坐在轮椅上,用日渐嘶哑的嗓音表达着:“我一直想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能够不断地做有价值的事情。”这样坚定的声音,一定能传递到四面八方,鼓舞到无数对未来有憧憬的人。

罕见病患者能潜水吗?

方坚泽,一位身患罕见病“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EDMD分型)”的患者,3岁时便丧失了行走能力,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轮椅。但他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在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下,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考上大学。

尽管行动受限,方坚泽依然认为,生活需要勇于突破,一些适度的“冒险”是很必要的。多年前,一次与大海的亲密接触,悄然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潜水梦——“我特别想去海底,看珊瑚、看鱼群。”然而,面对上肢无力、下肢力量微弱的身体条件,这一梦想似乎遥不可及。但他并未轻言放弃,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主动与潜水机构取得联系。在得知只要心肺功能健全且无重大危险疾病,便有机会实现潜水梦想后,他倍受鼓舞,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为了能达到潜水的身体条件,方坚泽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准备过程。他坚持每晚骑行以锻炼腿部力量,尽管初期因腿部几乎无知觉而进展缓慢,一公里的路程需耗时近二十分钟,但他从未放弃,始终以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当骑行变得困难重重时,他又转而借助三轮车进行练习,继续为自己的潜水梦努力奋斗。同时,他还定期前往医院接受康复理疗,逐步改善身体状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方坚泽顺利通过考试获得HSA(有障碍人士潜水)潜水证,成为中国首位EDMD潜水员。潜水不仅让他首次体验到了真正掌控自己身体的感觉,更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此后,他还尝试去跳伞,从4000米的高空与教练一起往下跳,内心像冲破了一次枷锁,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在他看来,挫折对人生而言微不足道,奋斗和努力会让人活得出彩。

每一个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都值得被颂扬

河北女孩武秀秀,自幼年起,便历经坎坷。四五岁时她的生母离家出走,八九岁时遭受继母虐待,十三岁被迫辍学步入社会,十六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她形容这个时期的自己像一头被命运推着走的骆驼,意识不到也没有能力争取想要的东西。

2011年,武秀秀在北京一家快递公司做客服。在此期间,她认识了一名网友。在了解她的经历后,网友的一句鼓励,意外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你很聪明,应该继续接受教育。”这句话如同火种,点燃了武秀秀心中的希望之光——她恍然大悟,原来学习不一定在学校里,离开了学校也可以学习。自此,她牺牲一切休闲娱乐时光,紧抓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历经四年不懈努力,武秀秀顺利完成了专科及本科阶段共计三十余门课程的学业,取得了本科学历和学位。2018年,她更是凭借卓越表现,成功申请并入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专业硕士,进而获得芬兰阿尔托大学访问学者资格。她凭借聪明、努力以及不放弃自我的信念,逐步拓宽了人生的边界,迈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2023年5月,武秀秀以“小小”为笔名,出版了自传体作品《小小浮浪人》。其中,“浮浪”一词深刻描绘了她过往的生存状态。她在书中写道:苦难不值得被歌颂,但是每一个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都值得被颂扬。

文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色列生物化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于200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时候,妈妈教导我说,人走入一条河流,可以顺水而行,也可以逆水而行,你这辈子如果想成功,就永远要选择后者,尽管它可能并不舒服。我能有今天,就是按照妈妈给我画的‘路线’而行的。”

材料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文题不仅关乎个人的选择,更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定位自我、实现价值的深层次探讨。

按照材料指向,“顺水而行”象征着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但无益于成功;“逆水而行”则代表着一种勇于挑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需要勇气和决心,因为逆水而行的道路往往充满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成长和进步。

审题时,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两种生活态度的内涵和差异,并思考它们对人生成功的影响。同时,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思考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

立意方面,我们可以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不同阶段,我们对于“顺水而行”还是“逆水而行”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还可以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命题。在面对诸如环保、公益等社会议题时,个人往往需要超越自我利益,勇敢地站出来发声,即便这意味着与大众观念相悖。

例文

潮流中的逆行者

□一考生

顺水易行,逆水难行,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随波逐流常常会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并享受最大的便利;而逆流而上,则可能孤立无援,举步维艰。然而,当重新审视“顺流”与“逆流”时,我更加敬佩那些在潮流中选择逆行的人。

回溯历史,我们看到林则徐在大多数国民处于迷惘与沉沦时,通过“虎门销烟”这一壮举表达了对内心信念的坚持;鲁迅时代的潮流,是“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姿态,于是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剑,深切而又悲悯地用文字试图唤醒那些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人们,用犀利而冷峻的笔触与社会的冷漠抗争。他们的清醒独立,他们的众人皆醉而我“敢”醒的勇气,令人肃然起敬。

然而,与潮流背道而驰,除了可能在后世留下美名外,当时的代价往往是沉重的。

一个又一个如布鲁诺般的殉道者,在时代潮流的绞刑架上,在熊熊烈火的烧灼中,以生命谱写真理;无数如梵高一样的艺术家们在不被潮流接纳的孤独中,郁郁度过短暂的一生。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他们不选择走向潮流呢?牺牲于湍湍逆流,值得吗?

孔子早已给了我们答案。面对“天下无道”的趋势,有的人如长沮、桀溺般隐世,但孔子却选择了勇往直前。他踽踽独行,走过一片又一片土地,推行自己的主张。尽管路途艰难,但他始终坚守信仰。这正是逆行者的选择——信仰使他不顾忌潮流,亦不畏潮流。

在当下,我们也见证了许多潮流中的逆行者。来自农村的沈丹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了自我价值,改变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蔡磊和段睿则在追求更高社会价值的路上“向死而生”,从个人抗争到群体力量,将罕见病带入公众视野,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希望。

我们为什么要敬佩这些潮流中的逆行者?我想,是他们对于“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追求的高山仰止,是我们理应保有的一份认同感。他们没有巨人的肩膀可以依靠,他们剩下的,只是自己心之所向的那片干净的土壤。但这已足够,足以支撑他们在潮流中振臂高呼着逆行者的倔强,赋予他们力量,让他们能够重振旗鼓,在滂沛逆流中毅然肩负起责任与使命。

若自己成海,便不必赶潮。我们看到他们的风光霁月,看到前人充塞天地的情怀,是否也应该有所反思?在这令人兴奋又疲倦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是否变成了键盘侠中的一员?在“万事皆可躺”的一片调侃声中,我们是否也曾松散着骨头偃旗息鼓?但若我们明白青年人应当是进取、无畏的,那我们便会成为那片容纳百川之“海”,便不会畏惧潮流的倾覆而来。如此,我们于洪流之中亦可屹立,亦能保有自己的信念与理想!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

上一篇: 精品素材
下一篇: “预制朋友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