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权威的消解与引用
作者: 李臻无锡市2024 届高三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发言人,个个都可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权威似乎被消解了。但我们在公共写作或者说服他人时,不引用中西方经典,不列举古今名人、专家的言论,不说大多数人的意见,不称“老话说得好”,似乎就会觉得底气不足……
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说说你的认识和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中有两句话,前后两句话用“但”连接,为我们展现了一组矛盾。同时两句话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
第一句话“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点明了时代背景,出现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权威”这两个关键词。
第二句话中“在公共写作或者说服他人时”是很重要的,对题目中的“表达”之意作了限定。如能把握这一点,写作会更有的放矢。“引用中西方经典”“列举古今名人”“专家的言论”“大多数人的意见”,“称‘老话说得好’”这四个并列的词其实是上一句中“权威”的具体展开。材料中“似乎就会觉得底气不足”中的“底气”一词是对“权威”作用的提示。另一方面,顺着它思考,什么才是表达中真正的底气,也对“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意义有提示作用。
写作指令“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上述现象”代指全部材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自我表达与诉诸权威这一对矛盾,不宜全文只提及一方,应去探究这一矛盾的原因及做法。
例文
驾权威之舟,遨自我之海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聂嘉仪
在文化自由的现代社会中,多元思想逐渐打破权威至上的观念。人们既渴望发声,表达自己;又畏惧质疑,习惯依附。而窃以为,驾权威之舟,遨自我之海,平衡自我与权威,才是破局之举。
自媒体浪潮中,人们常将“专家”视为“砖家”,将“忠告”释作“迷信”,权威消解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本质,这是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追寻和不愿被环境淹没的渴求。做自己的英雄,而不是他人的追随者。多元的表达破解了“同质化”困局,使个体思维火花碰撞,创造出独属于自我的天地。
表达自身观点固然可以创造独立人格,但它在消解权威的同时,也消解了社会的普遍标准,使人们在“诸神之争”中再没有了依靠。当普适的权威不复存在,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观点时,社会似乎并非百花齐放、春意盎然,而是相互攻伐、相互排斥,在彼此的沟通理解间筑起“厚障壁”。
因而,权威在与外界交流中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如儒家著作《论语》流传千年,以其在文化领域的权威地位,使人们遵循其道德规范。作为共同价值标准,搭建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之桥,成为沟通路上的通行证。
但须知,对权威的合理认可绝不等同于盲从。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倘若权威成为自我的代名词,那么世界将不复为理想的乌托邦,而成为一潭毫无涟漪的死水。
如此,我们便需平衡自我与权威,寻得底气的真正来源。自我,是毫无杂质之始,我们要在良莠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被多元世界所困,坚守底气的立足点。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质疑与创新中不断深化,掌握底气的指航标。如革命青年以赤诚为基,以“虽千万人,吾往矣”为引,书写青春篇章。我们应在自我与权威的双重加持下,不断突围,形成磅礴之力,新的权威,我的底气。
舟海之间,水光相接处,正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气,涌现泰山北斗般的底气。
诉诸权威?诉诸理性!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张翊涵
自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愈来愈多的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言论自由空间。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的时代,我们在说理时更应理性引用,主动表达,展现逻辑的风采。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在公共写作或说服他人时,只要不引经据典,不诉诸权威,便认为自己说理底气不足。私以为,诉诸权威有其合理性,因为经典确有永恒性、普适性,可适用于论证大多数情况。如果没有例证的辅助,令人读之难以信服。但如果一味诉诸权威,也难免有“狐假虎威”之嫌,背后其实是论述者自我意识的缺失。哲人云:“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过度地诉诸权威会压制我们的主体性意识,使我们失去独立思考和理性表达的能力,从而将自己禁锢在名为“经典”的牢笼里。
在公共说理中诉诸理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诉诸理性,方可展现出说理的真诚。也只有我们认真剖析出自己的观点,将其真诚地表达出来,才能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联结,提升读者对于这番说理的认同感。
独立思考也是创新表达的源泉,是打破陈旧思想束缚的利器。德国哲学家尼采曾以“超人哲学”抨击刻板教条的思想,意在打破宗教思想的桎梏。如尼采一般,执着于自我观点,理性明晰正误,方是独立思考的精髓。如果人人都固守诉诸权威的经验主义,又有谁来探索新的思想,激活创新的引擎,以理性之刃破万千愚昧之迷雾呢?
既坚持真理,尊重权威,又解放思想,在说理中保持独立思考,以诉诸理性为第一要务。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理性,活出自我价值!
言独立之见,迎多元声音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马喻琪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世界,智者蜂起,百家争鸣,权威的地位,似乎岌岌可危。
在公共说理中,人们似乎习惯于诉诸权威,或是寻找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答案。但在这个“人人都是发言人”的大语言环境中,权威逐步消解,思维的火花也随之消散,为何?显而易见,发言权的扩大带来的是发言门槛的降低与绝对权威的减少。话语的分量也不可避免地趋向轻薄,换言之,在公共说理中,个人观点的说服力在降低。
正因如此,在公共说理中“诉诸权威”有其合理性。不论是公共写作还是说服他人,使论证有信服力,都是重要前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权威作为该领域的最高标准,诉诸其,便无形中增强了话语的说服力;经典作为一代代人相传的金字信条,引用它,便无形中强化了观点的普适性。由是观之,在公共说理中,适当诉诸权威,不无道理。
但是,一味地依赖所谓的名人、专家,听信权威,又是不可取的。面对“公共说理中话语分量降低”这一痛点,若陷入依赖权威,甚至人云亦云的思维僵局中,自己的头脑难免变成他人观点的跑马场,又何谈构建思想力的强度与逻辑?
何以破局?其一,冷静审视,独立思考,方能在信息茧房中捕捉到思想的光华。“权威”并不见得就是真理,比萨斜塔的两颗铁球告诉世人,即使是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圣贤也难免出错,未经审视的权威并不见得可靠。“我思故我在”,绝不能让权威的光芒淡化思维的强度,妨碍思考的深度与思想的高度。独立的人格方能使说理更真诚,更有力。
其二,对待观点自由宽容的态度,亦是破局之关键。网络时代,面对不同观点,“杠精”“喷子”层出不穷,有时诉诸权威竟变成说理者的无奈之举。真理是愈辩愈明的,但正如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若无自由宽容的语言环境,发表独立观点,终究只是空谈。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方能让思想的光芒普照大地。
“成长的方向是独立人格,进步的标志是自由宽容。整齐划一的运动越来越少了,参差百态成为幸福的本源。”拿起麦克风吧,让百花齐放,让智者辈出,让思想的璀璨见证新的时代。
腹有诗书,胸有气象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李兰菲菱
手机电脑打开的频率,逐渐远超书籍报纸;个人的思考、故事,在网络平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陶醉于数码上的个性思想,是否也意味着权威应该消解?诚然,个人的声音在生活中无可替代,但权威才是真正中流砥柱的存在。
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上随处皆是网友的感悟和亲身经历。这些充斥着个人色彩的发言,都是个性的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有什么“流量密码”,使得众多网民纷纷发言?是因其新鲜生动,带有强烈的个性化。它们诞生于“形形色色”的大脑,呈现出纷呈的色彩;同时也满足了被紧张生活压抑的当代人对发言权的渴望。而个人观点本身就是向下挖掘、自我剖析的结果,具有真实性;网络又营造了一个虚拟世界,放任人们畅游,人们的发言也就更加立体形象。个人的思想在这忙碌的社会中,顺应人心所向,聚沙成塔,生根发芽。
如果说个人思想是屋内的精巧盆栽,那么权威便是洒进窗户的阳光雨露,权威以其宏大客观的力量,构筑出凝聚无数人思想的盛景。它能抚平世间汹涌。当我们面对生与死、理想与现实的考验时,思想家的人生哲思会指引我们方向;当我们自满于个人的“伟绩”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慨叹点醒迷梦,振聋发聩。面对这纷乱的世界不知所措,先驱者的脚步和呐喊会带领我们向前;在日复一日的匆忙中焦头烂额,一句“阳光总在风雨后”兴许也能春风化雨。经典、名言、众声,明确了我们的心之所向,铿锵了我们的素履以往。
阳光雨露在给予权威指引的同时,也滋养着盆栽。权威以其面向大众的对外性,将外界的声音与个人的思考建立联系,打破独处的茧房;同时,这种关系也压缩时间与空间,将亘古长河中的温润之玉内化于心,权威以其过尽千帆的凝练,在个人的溪渠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只有汲取权威的养分,个人的观点才能深入人心,在弱水三千中,激荡涟漪。
出口成章、展现自我,不是个人表达的出发点,而应是厚积薄发的自然结果。但是尊重权威,又不能对其盲目迷信。理性判断,辨证看待,才能不跟从别有用心的论调;将权威作为腹中的墨水,便能在张口时吐出盛唐,于胸中掀起万千气象。
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尊重、聆听由古至今大江南北的玉鸣,内化为思想的激荡;以内心喷薄的言语,投射出浩瀚的影像。
(编辑:李跃)
指出时代特征及人们的心理特点,简明扼要。
阐释权威消解的原因,并指出其意义。
阐释“表达自身观点”带来的弊端。
在前两段基础上,得出权威“具有存在的合理性”的结论,并进一步展开论证。
以“但”字引领,语脉一转,对“权威”做辩证分析。
基于前一结论,再进一步,指出“需平衡自我与权威”,并凸显时代意识。
从社会到人,再到如何说理,逐句展开,指明观点。
围绕“权威”,从合理性与弊端两个方面论述,并引出“独立思考”与“理性表达”两个方面。
重申观点,提出呼吁。
从现象入手,引发对“权威”的思考。
点出权威消解带来的弊端与原因。
承上文,指出“诉诸权威”的意义。
笔锋一转,指出不能“一味听信权威”这一观点,再将思路推进到如何破局上。
如何破局的第一个层面。
如何破局的第二个层面。
以忧虑开篇,以展望结篇。
以现象入手,以退为进,点出观点。
扣“个性思想”,谈其拥有“流量密码”的原因。
扣“权威”,一组整句,从不同方面铺开,彰显“权威”意义与价值。
在“个性思想”与“权威”间形成关联,强调“权威”之于“个性思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