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自我与外物
作者: 黎新波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能从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他的世界中,深广地同情万物,打破了与切身利害相关的小天地界限,把自己的胸襟气韵灌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
你对此有何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中,“陶渊明能从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这一表述,实际上是指陶渊明成功克服困境,实现了自我超越或目标达成;“其中一个原因……”所蕴含的含义,则是指向了他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或途径等关键因素。进一步地,“深广地同情万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是在强调我们与外物之间的关系应当超越个人的利益束缚,摆脱视野的局限,以更为开阔的胸襟去理解和感受世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则意味着我们应该积极汲取外部世界的养分,广纳博取、兼容并蓄,以实现个人胸襟的开阔与提升,进而实现人与万物的和谐共生与协同发展。
在分析材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陶渊明对万物的深广同情,使他能以平等、包容心态接纳世间万物。他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视自然界其他生物为有生命和情感的存在。这种同情万物的态度,使他敏锐地感知外物的生命力和情趣,并将自身情感与之融合。
其次,陶渊明通将自己的胸襟气韵灌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得以焕发新的光彩。他以心观世界,以情体验生命,笔下的山水、花鸟皆生机勃勃,仿佛在讲述各自的故事。这种情感与自然交融的笔法,丰富了陶诗的表达,也传递出他内心的深情。
最后,陶渊明从外物中汲取生命与情趣,以此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他观察自然、感悟生活,从中获得灵感和智慧。这种对外界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使他的内心世界更宽广深邃。通过与万物的交流,他更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例文
物我相谐,追寻生命的真趣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刘子萱
在纷扰复杂的人间烟火中,人们的心灵往往被现实的尘埃所蒙蔽,遗忘了与万物共鸣的初心。然而,生命的真谛,却如潺潺流水,隐藏在与自然和谐共舞的律动之中。陶渊明,这位逸出尘世的诗人,以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打破了人与自然的界限,实现了物我相谐的共鸣。他的故事,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追寻生命真谛的道路。
物我相谐,首先需打破界限,以一颗平等之心去包容万物。正如古人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揭示了大自然对待万物的一视同仁。陶渊明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他摒弃了人类的傲慢与偏见,以谦卑之姿与大自然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当我们能够以同样的心态去观察万物时,便能领略到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个生命的独特魅力和内在价值。它们共同谱写着大自然的和谐乐章,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物我相谐,还需倾听自然的声音,从自然中汲取生命的养分。自然作为生命的摇篮,不仅孕育了万物,更滋养了我们的心灵。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自然的声音。幸运的是,那些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们并未遗忘这一点。他们通过诗歌、画作和音乐等形式,将自然的美妙传递给世人。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以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梵高的《星空》则以独特的笔触展现了夜空的深邃与神秘……这些杰作让我们得以重新领略自然的魅力,感受生命的蓬勃活力。
同时,物我相谐更需要一种勇于突破自我、敢于探索未知的坚毅与睿智。人生犹如一场征途,不断突破自我、勇往直前,方能领略到更广阔的天地和更瑰丽的风景。陶渊明正是这样一位勇敢的先行者。他敢于突破世俗的桎梏,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这种勇气和智慧,使得他的诗作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面临困境时,我们亦应仿效陶渊明,勇敢突破自我、探索未知,去寻找生命的真趣所在。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让我们以一颗同情万物之心去感受、去体验生命的美好吧!愿我们都能像陶渊明那样勇敢地突破自我、平等地与世界对话、深情地与万物共鸣,如此方得真趣也!
胸怀万物,情韵自生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陶姿百
在喧嚣纷扰的现代社会,名利犹如一块强大的磁铁,不断牵引着人们的心灵,使其迷失方向,难以觅得真正的宁静与自由。然而,回望历史的长河,我们会发现,像陶渊明这样卓越的人物,却能够以超然的心态,轻轻拂去名利的尘埃,让生活流淌出清新脱俗的情韵。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纷繁中独守宁静,让生命之花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呢?那便是包容万物的宽广胸怀。
胸怀万物者,心境浩渺如海洋,无惧风浪,平稳前行。这种心境犹如置身巍峨高山之巅,陶渊明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此高度,世间万象尽收眼底,心灵得以释放:如同扬帆远航于广阔无垠的大海之上,历经波涛汹涌,心境愈发开阔与豁达;更如穿越历史长河的时空隧道,洞察历史的变迁与演进,心灵深处展现出无尽的包容与理解。正因拥有如此深邃广阔的心境,陶渊明方能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繁杂,领略到更加辽远宽广的世界,将心灵沉浸于自然之中,尽情享受宁静与自由的美好。
胸怀万物者,情感丰沛如泉水,潺潺流淌,滋润心灵。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将其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之中。正如陶渊明所描绘的田园生活那样,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到洞察。每一句诗,如同清泉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如他诗中所写:“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份对自然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眷恋,正是源于他博大的胸襟与细腻的情感。杜甫同样以诗歌抒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丰富的情感,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心灵也得到了真正的滋养。
胸怀万物者,勇气凌云如雄鹰,挑战现实,超越自我。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他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和勇于追求的精神。这种勇气和追求,使他们能够不断突破自我,超越极限,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同样,贝多芬也在生活的困境中坚持创作,最终留下了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他们的追求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更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动人的情韵。
胸怀万物,情韵自生,这既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生命态度。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世间万象,以丰富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点滴,我们便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与情韵其实就蕴藏在这些细微之处。让我们怀揣着这份胸怀与情感,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
与万物共舞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刘雅馨
人之于世,如同尘埃之于浩瀚宇宙,微小却独特。陶渊明曾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世界,并非仅限于现实的纷扰与矛盾,而是将自我融入自然之中,与万物同呼吸,共悲喜。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因琐碎之事而陷入烦恼,忘却了生命本身的美好。然而,若能如陶渊明般,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感知万物,那么世界将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他之所以能从现实矛盾中突围,是因为他深广地同情万物,打破了局限于个人利害的小天地界限。
万物皆有生命,皆有情感。一朵花的绽放,一片叶的飘落,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韵律。当我们以一颗敏锐的心去聆听、去触摸这一切时,便能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喜悦与感动。这样的心境,使我们不再局限于自我的小世界,而是与万物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
在陶渊明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与自然之间那份亲密无间的关系。他将自己的胸襟气韵灌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更丰富。同时,他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这种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关系,不仅丰富了他的诗歌内涵,也提升了他的人生境界。
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却也让我们与自然的距离渐行渐远。然而,人类始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与情感都与万物紧密相连。如果我们能像陶渊明那样,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感知万物,那么我们便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与万物共舞,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那些微小而美好的事物,去倾听它们的声音,去理解它们的情感。但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便会发现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美好得多。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不再是孤独的旅人,而是与万物共同演绎生命的华章。
让我们效仿陶渊明,打破内心的界限,用一颗宽广的心去拥抱万物。当我们真正融入这个与万物共舞的世界时,便能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向往和追求的。
愿我们都能在与万物的共舞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与温暖,愿我们的心灵永远自由而宁静。
(编辑:王冠婷)
将生命的真谛比作潺潺流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生命的流动性和自然性,与后文提到的陶渊明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相呼应
引陶渊明的材料,为后文深入讨论“物我相谐”提供了具体的例证
分析陶渊明是如何通过诗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进一步阐释了“物我相谐”的理念。
列举艺术家作品,进一步强调了倾听自然声音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美对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以同情万物之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开篇点出名利对现代人心灵的束缚,通过与陶渊明等人物的对比,为后文探讨其心态背后的原因做铺垫。
提出文章观点。
强调了宽广胸怀对超越日常、享受宁静自由生活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强调了情感丰沛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总结了胸怀万物者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了情韵。
总结全文,呼吁读者以胸怀万物、情感丰沛的态度去体验生活。
以陶渊明的诗句作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同时引出主题。
揭示了现代人的困境,同时提出了以宽容之心感知万物的解决之道,与主题紧密相连。
详细描述了陶渊明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他人生的影响。
再次强调了以宽容之心感知万物的重要性。
呼吁读者效仿陶渊明,拥抱万物。
进一步强调了与万物共舞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