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分作文:如何写好结尾段

作者: 焦文林 王旭东

一直以来,作文结尾都备受阅卷老师的关注。好的结尾能在“最后一响”时感动阅卷者,使作文获得高分。

高考作文的结尾,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呢?

一、首尾照应式。

首尾照应式,指标题、开头提出的观点,经主体部分宕开分析论证之后,结尾处呼应开头,重申观点,收束全文。

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能体现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严密周全,文章显得气韵流畅。

例如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开头:“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象表达,同时也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

结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这是中华文化新的智慧。

开头,先简明扼要地引入“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等关键句,并在简明阐释的基础上,提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观点;结尾,在主体部分论述的基础上,采用与标题、开头相呼应的方式,再次强调论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进一步阐释其含意与意义,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其价值。

二、总结概括式。

总结概括式,就是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通常是对所叙述、描写内容或分论点的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概括出来的内容应该是原文内容、分论点的更加集中、明确的表达,不可“旁逸斜出”。

例如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民族形象》的结尾:

在当今世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坚实支柱。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深入挖掘、精心打造、广泛传播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民族形象,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结尾段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将民族文化传承置于“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阐述其意义;第二句话以“因此”引出结论,“结论”又是对全文内容,特别是三个分论点的高度概括,涉及分论点中“提高文化自信心的必要手段、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三个方面,简明扼要,使全文的中心更加明确。

三、画龙点睛式。

画龙点睛式,用凝练、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来揭示中心,起到由事生情、由事及理、情理相融,或强化、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

画龙点睛,要善于将前文叙述、描写类的内容“抽象化”;结尾内容,应该是全文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表达要凝练而富有哲理意味。

例如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爱我,就给我一方空间》的结尾:

妈妈,您知道吗?我也渴望自己能拥有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所描述的那种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方空间,让我能够在其中放松,沉淀,成长。脚步匆匆,急功近利,只能让人更浮躁。而真正有意义的成长,是不能浮躁的,浮躁动荡之中,沉淀也只便成为了空谈。

妈妈,您知道吧?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谓之计深远。”为了女儿的身心能够得到放松,为了女儿能够远离尘嚣而有更多的沉淀,为了女儿能够自由成长,女儿在此恳请您,爱我,就给我一方空间吧!

爱您也爱自由的女儿

2023年6月7日

这篇书信的主体部分,内容可以分为四层。前三层主要是叙事,第四层内容,是前三层叙述基础上的抽象表述,也是前三层内容的逻辑延伸。第四层是“画龙点睛”的妙笔,它使文章主旨顿然显豁,思想情感也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四、倡议感召式。

倡议感召式,结尾采用呼告的方式,以饱满的激情发出倡议召唤,以期对方产生情感共鸣,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完成某项使命。

倡议感召式既能写出作者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恶丑的鞭挞,对未来愿景的展望,又能突出主题,强化观点,使文章产生强大的鼓舞力和感召力。

结尾倡议的内容,一定与文章中心论点紧密相关;情感真挚,真情告白,富有感召力;采用祈使句、排比句,强化表现力。

例如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同舟共济,开创未来》的结尾:

各位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担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开创未来!让我们做和谐世界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世界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世界不同的文明相映生辉!

结尾采用祈使句式,以热切的召唤,号召世界青年“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开创未来”,为建设和谐世界贡献力量,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活力,祈使语气与排比句式相结合,富有动感与力度。

五、名言警句式。

名言警句式,是在文章结尾引入古典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歌词等,既能丰富思想意蕴,彰显作者文化素养,又能使行文简洁,收束干脆。

采用名言警句式要注意:引入名言警句,与文章中心论点有紧密的联系点,如果引入警句与文章中心内涵有一定联系,要对二者相关联内容进行阐述;引入的名言警句要简短。

例如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求诸过往,创造未来》的结尾:

先贤的思想观念、智慧道德,不妨碍我们在当下的发展道路上狂飙突进,相反,想要在时代发展的巨浪下乘风破浪,恰恰需要我们求诸过往,来坚定信念,获取强大的精神给养。重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悟治国当以民为本;细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知立身应以德为先。大到国家,小到个体,尽可求诸过往,创造未来。

结尾在前文辨证思考的前提下,侧重强调“在时代发展的巨浪下乘风破浪,恰恰需要我们求诸过往,来坚定信念,获取强大的精神给养”,于此,考生再次引入孟子名言并阐述其与当下修身治国的意义,以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孟子名句,为考生说理再添有力的佐证。

六、凸显强调式。

凸显强调式,结尾重申强调作者观点,提高读者认识,或者强化情感冲力,感染读者。

凸显强调式结尾,写作时要注意:重申观点的同时,最好涉及坚持观点的个人、社会的意义等;为了避免重复感,重申观点亦可采用设问、反问的句式;可辅以排比句式,强化语势的同时,强化文章观点。

例如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静坐浮世一隅,沉淀人世芳华》的结尾:

静坐浮世一隅,不是沉溺于诗人般的浪漫,更不是煮酒论茶的洒脱,安静,不被打扰应时心境,是我辈青年的修身与成长。青春的生命形式,可以如江河也可以如清溪,可以汹涌澎湃也可以静水流深,但一定要懂得守住浮世中的安静,才能在安静中沉淀人生芳华。

这个结尾有两方面可以借鉴:一是采用“但一定要……”的转折式强调句式来强化语意;二是采用“……守住浮世中的安静,才能在安静中沉淀人生芳华”这个条件关系复句,突出“守住浮世中的安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七、形象比喻式。

比喻式结尾,写作时要注意:比喻与被比喻的事物,要存在某种相似性,没有相似性,很难构成比喻;喻体选择大多数人熟悉的事物,而且与本体显得贴切才好,才能引起人的想象,产生趣味。

例如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和衷共济促发展,美美与共天下同》的结尾: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流星固然璀璨,区区一颗转瞬即逝。只有众星聚汇,成为流星雨,才能照亮夜空。当我们秉此信念通力合作,尊重多元,人类必将迎来永不凋零的地球村发展的春天!

行文至结尾,考生引入流星、流星雨,特别是“成为流星雨,才能照亮夜空”形象地表达了通力合作,走向成功的道理。

八、排比造势式。

排比就是将语意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推出,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议论文的结尾采用排比,可以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危害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追求议论的全面、深刻,起到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同时凭借语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合作共赢行至远,美美与共向未来》的结尾:

时代浪潮奔腾汹涌,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民族复兴任重道远,百年征程激流勇进。我们自当携起手来,勠力合作,为前行路点缀上绚烂的琉璃之彩,也让这世界薪火不灭、温澜潮生,跨山海,奔未来!

考生采用“时代浪潮奔腾汹涌,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民族复兴任重道远,百年征程激流勇进”的排比句,交代背景,语言顺畅,富有气势。

文章最终采用哪种结尾方法,要考虑两点:一是表达文章内容的需要,即结尾方法与表达内容相得益彰;二是作者自己对某种结尾方法的运用熟练程度,即选用自己使用起来游刃有余的方法。

(编辑:李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