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好东西”导写
作者: 张淑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不乏好东西;美丽的物什,美好的情感;至善的道,最真的理……东野圭吾在《新参者》中说:“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但也有人说:“好东西是经不起糟蹋的。”
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见解。
写作指导
材料首先启发我们“好东西”就是身边或世间具有“美、善、真”属性的人或物或精神或道理。接着,东野圭吾的名句“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即好东西可以长存可以永恒。这一论断性的语句直接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换句话说,就是要思考“好东西”的价值。比如美好的物什会承载匠人的奇思妙想,美好的情感会自带温度和光芒,会成为人生度过庸常甚至痛苦的精神给养。而那些至善的道、最真的理,更会凝聚苦苦求索的人一心向真、九死不悔的毅力和决心。所以,“不会消亡”的不是实指物或人这些具象,而是指美好事物身上凝聚的抽象的精神品质或精神力量。接着,“好东西是经不起糟蹋”的这个论断,显而易见,是在提示读者思考“如何对待世间的好东西”。既然是经不起糟蹋的,那就应该是珍惜保护、传承发展的。至此,就完成了对如何让对待世间“好东西”的解读与思考。
例文
珍惜“好东西”,传承真道理
□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学 李佳芯
天地宇宙浩渺无穷,世间万物各具其好。从精细绚丽的千里江山图到玲珑温润的薄胎螺纹玉盏,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从外在物什之精美到内在道理之真善,这些“好东西”不会消亡,也不容被糟蹋,唯有珍惜它们,继承它们,发扬它们,“好东西”才能熠熠生辉照亮整个世界。
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好东西”之所以打动人心,不在于外在的细致精巧,而在于内蕴其中的温度与光芒、信仰与力量。秦始皇兵马俑那肃穆庄严的雕像,诠释的是千百年前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精神,钟表修复师王津“择一事终一生”,从17岁踏入故宫一修就是近40年。跨越千秋百代,一部《离骚》仍可慰藉苍茫大地上所有以身许国的人,当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那庄严而美好的情感正从历史深处扑面而来。正如东野圭吾所说:“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那温暖的情感、美好的品德无时无刻不在滋养我们的心灵。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念,孔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胸怀,唐寅“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的坚毅早已根植于国人的内心,成为国人葳蕤挺拔的精神气象。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诚如白居易所说,美好的事物常是转瞬即逝的。唯有珍惜呵护,“好东西”才能被留存被继承被发扬光大。圆明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是古今中外令人叹为观止的园林建筑,但贪婪野蛮的八国联军一把大火就把雕梁画栋化为了断壁残垣,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卑劣的一笔。“好东西”是不能如此肆意糟蹋的。“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这是写在敦煌研究院墙上的一段话,它生动地诠释了敦煌精神。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用热爱抵岁月流逝,以珍惜守住不改的初心。她们对“好东西”的珍惜,不是一朝一夕的坚持,而是细水长流的守护,更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她们倾毕生精力与心血,只为那雕塑壁画重焕荣光,只为留一份“好东西”在这个世界上。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灿若星空。在这个大气磅礴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有“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勇气与豪情,用至纯至善的胸怀和信念珍惜“好东西”,呵护“真道理”。
评点
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首先,从“好东西”不会消亡即好东西的作用影响意义价值层面进行论证。事例丰富且巧妙合理,运用古今事例对举的方式,强化了美好品质以及崇高道德的一脉相承薪火相传,运用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反复论证“不会消亡”,增强说服力。然后从对待“好东西”的态度进行论述,此段运用正反事例对比的手法,强化了要呵护珍惜的态度。最后,对当代青年提出珍惜“好东西”、呵护“真道理”的呼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