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静与动”导写

作者: 丁海红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看见一池水的时候,如果水面是静止的,你就能看见月亮的倒影;如果水面摇动,月亮也就变得破碎、离散,很难看见真正的月亮。我们的思想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思想动摇了,我们就看不到真实的世界。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角度一:池水静止与摇动,所呈现的月亮分别是完整与离散的。由此及人及社会,人的心灵清静了,可以聆听到内心的声音。由此我们可以写“宁静致远”“静以修身”等话题。

角度二:名与利是俗世悬在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信念、信仰、理想面前,我们的思想一旦动摇了,我们就会在生活的漩涡中丢失自我。由此,可以从“淡泊明志”的角度来写,谈简单生活、减少俗欲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更近,离生活的本质更近。

角度三:思想怎么才能不动摇,需要我们在这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里,能够离绚烂的霓虹远一些,离聒噪的喧嚣远一些,用一种坚定的守护让思想坚定不移,让本我与自我相合、完整。

止水之思,明镜之眼

□一考生

明月高挂,宁静的湖面,一轮皓月,静谧圆润。微风轻拂,湖波荡漾开来,月影顿时变得零碎虚幻。人心也像湖面一样,思想驳杂混乱,看到的世界支离破碎。当心静下来时,思想会像明镜一样清晰明了,眼里的世界也因之而真实和美好。刘禹锡说得好:“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

面对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有多少人为了追名逐利而不遗余力、殚精竭虑,但也有很多人可以古井无波淡然地思索天下事,不会因为一时心血来潮去执着于一丝一缕。明末史学家谈迁,积二十六年之功,六易其稿,撰写了百卷400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两年后,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历四年努力,终完成新稿,后又花费三年时间重新校订。正是他以冷静的心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凭借顽强和乐观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厚的一笔。

心宁则思宁,但这并不意味着思维应束缚于狭隘的胡同,自大狂妄。须知,水中与岸上观察同一事物各有差异,可能产生偏差乃至错觉。应避免思维僵化,多维度思考才能令创意源源不断。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言,其科学成就的取得,源于童年时期既学科学又习艺术,拓展了思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和工作期间,他不仅加入了物理学会、航空学会和力学学会,还参与了艺术与科学协会。钱老对科学探索充满执着,信念坚定且冷静,但他并未局限思维于此,对艺术领域的涉猎使他在科学研究中避免了固执己见,避免了机械唯物论,从而思考问题能更为宽广、灵活。

心灵如止水,并非沉闷与守旧,而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人生境界。具有心如止水、思维冷静特质的人,懂得如何调整自己如同水般的行动方式:面对高山,便绕行;遭遇阻碍,则渗透;面对难关,则暂停,等待时机。他们沉稳冷静,脚踏实地,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正因如此,诸葛亮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道出“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真挚心声;周敦颐拒绝官场腐化,展现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洪应明看透名利,留下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传世佳句。

心如止水,就会有双明镜般的眼睛,看到美妙自然的世界;冷静地思考,贴近真我,才可能触摸到真实的世界。

评点

这篇文章有如下突出特点:1.列举素材涵盖面广。所引用的人物涉及文学界、科学界、军政界,事例跨越古今。以此,文章观点具有充分的说服力。2.素材叙述方式多样。文章首先引用谈迁的事例,阐述了以冷静的思想面对俗世变故的观点。接着谈到钱学森,分析他借艺术之石攻科学之玉的广而专的思想特点。最后用一组排比列举诸葛亮、周敦颐等人物素材,有力地表明了心的平静、思想的平静并不是一种努力无用论的消极怠世。3. 分析素材深入深刻。文章从心如止水出发,谈到思想的冷静,谈到这种冷静有别于冷漠。接着又将这种思想的平静和思想的怠惰区分开,指出思想的平静是对方向的坚定不移。

(编辑:关晓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