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缄默”导写

作者: 吴正兵 邬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艺术与知识的吸取会叫人懂得缄默的力量,不是说丢失了激情,是遵从了自己。——尼采《与孤独为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写作指导

材料选自尼采《与孤独为伍》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完整的表述是:“一个人如果生来不具有平易的性格,那么艺术与知识的陶冶必定可以使他变得性格平易。所谓文明教化而已,并且艺术与知识的吸取会叫人懂得缄默的力量,不是说丢失了激情,是遵从了自己。”从全句来看,材料的意思是艺术与知识能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议论文在确认主旨的基础上,要依据材料是否能成为观点的有力支撑、是否能进行理性分析、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得体等来赋分。

基本角度:吸取营养,懂得缄默。这里的缄默不是指闭口不说话,而是指人在吸取了艺术与知识之后,提升自己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对于社会、世界懂得了去思考,去发现。

进阶角度:处变不惊,淡定从容。缄默不等于失去激情,而是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掌握能力,提升认知,面对问题能够处变不惊,淡定从容。

升华角度:遵从自我,走进内心。当人们将艺术与知识内化于心时,就会变得成熟而又理智,就会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观照自己的内心,也会离心中的自我更近一点。

例文

尘埃落幕时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昱亮

信息时代的现实似乎总是迷惑,人们欣喜地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却惊觉自己竟已忘记了如何看、如何听,最后所得只是泥沙俱下的鱼目混珠。他们张嘴,话语吐出,顷刻被更多的话语冲散。天空中尘埃飞舞,却连人们真正追求的,那些闪烁着艺术与知识的星星都被遮掩了去。

似是众星们不大习惯喧闹,它们时刻缄默,就连光芒都尽可能地收敛。正如尼采的说法:“艺术与知识的吸取会叫人懂得缄默的力量,不是说丢失了激情,而是遵从了自己。”

缄默,是一种审视,也是一种思考。这样的姿态,如罗丹《思想者》呈现的一般,绝不会是喧闹开出的花朵。当一个人学习得越多,了解得越多,他迎来的必将是沉重而漫长的思考,因而苏格拉底痛苦,而乌合之众幸福。

尼采云:“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要听从内心的号召,从俗世的尘埃中剥离,去寻找那片最闪亮的星空。他无暇喧闹,就像攀上险峰的一刻,人们的选择不是高呼,而是屏息,在缄默中审视天地、审视自我。高呼的人获得了表面上的愉悦,但唯有缄默的人,才能得到更深的滋养,才能更深切地明白这趟旅途所带来的意义。

缄默也是与艺术和知识相伴的生活智慧,它是一种开悟、一种解脱、一种心灵的豁达与自由。借用周国平在《安静》中的说法,“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追逐喧闹的人,不免会被喧闹所牵绊,被喧闹所困扰。他们寻求快感,寻求刺激,汲汲于那些短暂而喧腾的事物,如余秋雨所说,“浮华转瞬即逝,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这样的东西,如流水线上的产品般以一种极其惊人且工整的速度被制造出来,又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消散而去。这是空气中飘舞的绚丽尘埃,是一个时代的海市蜃楼。追逐这些尘埃的人绝不像庄周梦蝶,庄周梦蝶的结果是物我两忘,而追逐尘埃,最后只会被尘埃淹没。

因此,比起一时的快乐,人们在与真正的知识艺术交流后,能得到的结论便是追逐心灵的富足与自由,这也正是知识和艺术所带给我们的东西。它将我们外在的激情内化,使其成熟而理智,让人得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为谁而活,为何而活。而人们也只有在仔细思考并尝试着回答后,才能离心中的自我更近一点。

时代喧哗,尘埃飞舞,我们以缄默静待尘埃落幕。

评点

作者认为缄默是对天地和自我的审视与思考,是心灵的豁达与自由,它能让我们认清自己、遵从内心,追求心灵的宁静与丰富、理性与自由,这就是缄默的意义与力量所在。在具体论证时,尼采、周国平、余秋雨等名家名言的引用,罗丹、苏格拉底、《乌合之众》、庄周梦蝶等素材的化用,使得道理论证精彩而富有说服力;凝练优美的语言、喻证法的运用,使得文采斐然。此外,文中的对比论证、适时追问,引人思考,回味无穷。

(编辑:王冠婷)

上一篇: 材料作文“关”导写
下一篇: 石膏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