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灼灼,向阳而生

作者: 朱品丞

封疆大吏左宗棠曾写有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在饱览人世沧桑后的大智慧,也是留给吾辈后人的修身圭臬。悟得这对联中蕴藏的奥秘,人世间便没有解不开的结。

“发上等愿”并不难,难的是在混沌的世界里守着平和的心态——任它狂风劲,我心自岿然。世间自有如磐风雨,我们该如何做到心态平和,向阳而生?我想,“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便是最好的答案。

志存高远,心有鸿鹄,是为“择高处立”。

西晋左思立志要写出一篇惊世之作时曾受到他人的冷嘲热讽;民国林徽因立志要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时也曾遭到身边人的强烈反对。但践行理想的路是靠自己来走的,左思终成《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纸贵;林徽因设计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中国建筑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有人在生活的泥潭里嘲笑曾经不自量力的理想,却不知嘲笑理想的那一刻才是悲哀的。“瞄准月亮吧,即使迷失,也跌落在繁星之间。”浑浑噩噩,往往是因为信仰的缺乏,当生活因剥离了远方而深陷现实的泥沼,我们更需要志存高远,恰如巴尔扎克所说:“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卑以自牧,谦逊平和,是为“就平处坐”。

学会平视,以谦卑之姿洞悉大千世界,才能看到视野难及的远方。总有人习惯于凌驾他人之上,以傲慢的姿态展示自以为高尚的优越感,一旦遇到比自己更强的人,立即卑微到尘埃里。这是人性的悲哀。像大海一样将自己放到最低点,才能拥有承托整个世界的力量。左宗棠讲“就平处坐”,是告诫人们要心态平和,更是要深谙谦逊之道。左宗棠收复新疆,凭靠的是“择高处立”的理想,也有“就平处坐”的谦卑。有哲人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如果每个人都能让潜藏于心底的谦卑散发光芒,世界自当美美与共。

明月入怀,宽容豁达,是为“向宽处行”。

作家林清玄曾化用苏东坡名句说:“胸有浩然意,千里快哉风。”心胸立于宽广明途,纵遇风雨迷雾,也当向阳而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东坡在逼仄的生活里“向宽处行”的豁达。千古以来,苏轼的故事被无数人所传颂,但是能拥有苏轼那样襟怀的,能有几人?反观欧洲政治家拿破仑,因为一句无心恭维——“陛下,您将成为世界上真正最高大的人”——刺中了他身材矮小的生理缺陷,而拒绝发明家富尔顿的铁甲战船,由此失去了改变法国甚至世界历史的机会。生活越是逼仄,我们越是需要“向宽处行”,与其诅咒黑暗,不如做自己的太阳。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是一种智慧,“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是一种格局。

青春是一捧绚烂的阳光,流光溢彩,灼灼其华。我们需要有“择高处立”的志气,也要有“就平处坐”的谦和,更要有“向宽处行”的豁达。也许前路尘嚣漫漫,但只要心中有光,便可向阳而生。

评点

文章结构清晰,整体以左宗棠的对联为核心,简写上联,详写下联,可谓详略得当。作者以三个分论点论述了何为“择高处立”,何为“就平处坐”,何为“向宽处行”,对左思、苏轼、拿破仑等论据的运用驾轻就熟,语言流畅且富有深意。文章结尾的扣题也恰到好处,行文条分缕析,展现了作者优秀的语言驾驭能力。

(指导教师:吴韵汐/编辑:于智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