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让文章锦上添花
作者: 周世恩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可以分为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是说:诗词中所有景物描写都用来寄托情思的。在作文中,也同样可以利用环境描写的技法,用“景语”来交代背景、渲染氛围、烘托心情,用环境描写为自己的习作“添光加彩”。
一、在交代背景时添加环境描写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这一片段是对夏天的描写。这段环境描写,可以看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夏天,天气情况非常炎热,人的感受非常难受。这段环境描写,让我们仿佛来到了旧社会的老北京,感受到了祥子生活的艰难。
二、在渲染氛围时添加环境描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节选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元曲。首句便是环境描写,列举了三个容易引发人悲伤心绪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枯、老、昏”三字,不仅渲染出了一片萧瑟凄凉的氛围,也为作者的浓郁而愁苦的思乡之情作了铺垫。
三、在烘托心情时添加环境描写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片段是对夜色下荷塘的描写。作者描写了路灯的无精打采,正面烘托出了自己心情的失落和苦闷;描写树上的蝉声和水中的蛙声的热闹,侧面反衬了自己心情的烦躁和无助。
四、在推动情节发展时添加环境描写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节选自彭荆风《驿路梨花》)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辅助的。这处环境描写为景物描写,写了山的高大、林的茂密,不仅为下文发现小屋的欣喜作铺垫,也引发读者的疑问:这么荒僻的一个地方,怎么会有一座陋而不简的小屋?更为探索屋的主人的情节埋下伏笔。
使用环境描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环境描写要详略得当,动静结合,不要太笼统、空泛;环境描写要为凸显人物心情、铺垫故事情节、渲染氛围服务,不要多乱陈杂;环境描写要融入情感,不可为了描写而描写,否则会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