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蛐蛐乐
作者: 汪博堃宁静的乡村夜晚,月光如水,星星像宝石般镶嵌在夜空。
几个不安分的孩子,像一群机灵的小老鼠,提着小手电筒,朝着田野奔去。不远处,传来阵阵蛐蛐的鸣叫声,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神秘乐章,又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乐队在演奏着雄伟而又悦耳的交响乐。那声音钻进耳朵里,挠得心里痒痒的。我猫着腰,朝着蛐蛐唱歌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慢慢逼近。
借着那朦胧的月光,我们逐渐逼近了它们的“阵地”。那些蛐蛐啊,简直机灵得不像话,仿佛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一下子就停止了歌唱。我们大气都不敢出,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在原地站着,一动不动。
过了好一会儿,蛐蛐们觉得周围没啥动静了,又开始演奏起它们的 “交响乐”。我们顺着歌声,再次悄悄逼近。突然,一个小伙伴像战场上果敢的指挥官一样,“啪” 的一声打开了手电筒。其他小伙伴们也紧跟着“啪、啪、啪”地迅速打开了手电筒。刹那间,亮光如剑,划破了黑暗。只见蛐蛐们瞪大了双眼,在光线下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
我瞅准时机,急忙用早已准备好的自制小网罩,“啪” 地迅速朝着蛐蛐罩去。没想到这个机灵的小家伙在一瞬间猛地向前一跳,我扑了个空,顺势就摔在了地上,疼得我龇(zī)牙咧嘴,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我趴在地上,瞧见离我不远的蛐蛐也趴在那里,那模样仿佛在向我挑衅(xìn):“你来啊,看你还能不能抓到我呀?”
看着这虎视眈(dān)眈的蛐蛐,我心里想,这蛐蛐虽然小,但是鬼精鬼精的,硬捉怕是不行,得想个点子。我灵机一动,一拍脑门,有了!我赶忙在身旁捡起两块小石头,然后悄悄地绕到蛐蛐的前方。我先拿起一块小石头,朝着蛐蛐的后面砸去,蛐蛐听到响声,以为我在后面 “攻击” 它,急忙向前一跳。我又砸了一块石头,它又向前一跳,正好跳进了我的陷阱——自制的小网罩里。
“哈哈,我捉到了,我终于捉住你了!” 我兴奋得忘乎所以,大声欢呼起来。这时,我透过网罩,看到被罩着的蛐蛐在网罩里急得上蹿下跳。我趁它跳到网罩壁上停着的一刹那,迅速地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杯子,小心翼翼地把蛐蛐放入杯中。
不一会儿,杯子里就有好几只战利品了。我细细打量起自己的战利品,只见它们一身乌黑发亮的铠甲,头上一对比身子还长的触须,四条又粗又长,且长着许多倒刺的大腿,看起来威风凛凛,而且它们还长着一个大肚子,圆鼓鼓的,似乎正生着闷气呢。
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蛐蛐们从杯子里挪到一个宽敞的、有盖子的大罐子里去。蛐蛐们似乎对新环境不太适应,上蹿下跳的。
我仔细观察这些蛐蛐们,虽然个个都呲牙咧嘴、目光凶悍,但长得都不一样,神态也各不相同。再仔细听它们的叫声,也是各有各的特点。那只个头最大的蛐蛐,叫声格外响亮而雄浑,每一声都如同洪钟大吕,震得罐壁似乎都微微颤动,仿佛在向整个世界宣告它的强壮与威严。旁边一只小巧的蛐蛐,叫声却十分清脆,宛如清晨透过薄雾传来的鸟鸣,又似山间清泉滴落石上的清脆回响,声音中透着一股灵动劲儿。还有一只蛐蛐,叫声忽高忽低,时长时短,像是一位神秘的乐师在即兴演奏,充满了变化与节奏感。
晚上,我睡得特别香,感觉蛐蛐们在为我唱《摇篮曲》呢!
第二天太阳西下,天空中泛着淡淡的晚霞,整个天空被夕阳的余晖染得一片橙红。在这宁静而美好的傍晚,一场“战争”即将爆发。我和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带着各自的“战将”,相约在院子里斗蛐蛐。
我们各自给心爱的蛐蛐取了响亮的战名,我的蛐蛐叫“凶悍”,一个小伙伴的蛐蛐叫“战甲”。
刚一入场,“凶悍”和“战甲”便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它们先是触角相碰,似乎在互相试探。紧接着,“战甲”率先发起攻击,它两条后腿用力一蹬,整个身体如离弦之箭冲向“凶悍”,同时张开大颚,一口咬住对方,用力一甩,一下子就把我的“凶悍”打翻在地。
“凶悍”一动不动,这可急坏了观战的我。只见“战甲”用一只细脚推了一下“凶悍”,“凶悍”还是纹丝不动。这时,“战甲”用铁头顶了一下罐子,发出了“嚯、嚯”的声音,好像在和大家宣告“我是蛐蛐王”。
突然,就在我还来不及眨眼的一瞬间,只见“凶悍”后腿使劲一蹬,来了个鲤鱼打挺,猛地向前一蹿,抬起前腿,用力一扫,正好击中“战甲” 的腹部。“战甲”被打得翻滚了出去,竟不敢再上前迎战。紧接着,“凶悍”高高跃起,用大颚咬住 “战甲”的触须,用力一甩,“战甲”被甩到罐边,再也不敢动弹。
“凶悍”这一招“诈死反击术”成功了!它骄傲地舞动着触角,像在接受众人欢呼。
“蛐蛐王”就此诞生!
[注:文中的“我”系作者的外公。]
(指导教师:王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