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洒脱的金陵古琴
作者: 孙嘉蔚
南京,也就是我的家乡,自古便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雅致与风骨。金陵琴派,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演奏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爱好者沉醉其中。
有一次,在清凉山的一次文化活动中,我有幸亲眼见证了一位琴师的表演。琴师是一位很年轻的大哥哥,身着明代士人墨绿色的便服,旋转的纹路整齐排列、错落有致。他纤细的手指从袖口伸出来,高挑的身材配上专为古装而留的秀发,还有白雪般的肌肤与一双秀美的眼睛,他浑身上下尽显古意。
他缓缓地向观众讲述古琴的源头与发展:“古琴无品,要靠弹奏者掌控音高,古琴的面板上共有十三个白点,居中者最大。”他边说边用手指比划着,在谈到古琴文化时,如数家珍,身上仿佛发着光。
他为我们弹奏了《酒狂》,那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阮籍的作品。他先是调音,手指在琴上轻抚,如泉水般的声音缓缓地流泻出来。
入曲,他先是抚琴,将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成拳状,又将左手摆成兰花指,最后将两手放在琴弦上缓缓弹起。他的手指在琴弦间跳跃,如飞鸟展翅,如兰花挂在枝头,又如浪涛缓缓向前推移,涟漪向四周飘荡,也似泡桐的古香令人神往。
最终,他一滑,一拨,一提,一落,一拉,一和,双手瞬间回归琴面,袅袅的余音缭绕在他平放的手边,那情景犹如一幅诗画,让人久久难以忘怀。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古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深深感受到了金陵古琴艺术的魅力所在。
岁月流转,金陵古琴艺术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绽放出新的光彩。每当我漫步在南京的街头巷尾,总能不经意间听到熟悉的琴声。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金陵古琴艺术将会继续传承下去,永远成为我们家乡的一张文化名片。
(指导教师:周兴青)
琴歌酒赋
金陵古琴是江苏省南京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金陵古琴是中国古琴流派之一,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艺术活动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南京地区。金陵古琴指法灵活细腻,演奏风格飘逸洒脱、跌宕起伏,尤善以“顿挫”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