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即景
作者: 张嘉凌
早上起床,我拉开窗帘,一道金色的阳光照耀在了身上。窗外亮堂堂的,好像金碧辉煌的宫殿。(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地点,描写窗外的阳光)
我抬头看去,幽蓝的天空,点缀着几朵白云,就像一幅打印出来的图画。洁白的云朵好像会变魔术,有时像草原上的羊毛卷飞上了天空,有时像一座儿童乐园里的充气城堡,有时又像要去旅行似的,排着队从我的头顶缓缓飞过,如果它再低一点,我真想坐在云朵上去航行。(按顺序观察,描写天空、云朵的特点,此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语言生动,很有画面感)
清晨的院子里静悄悄的,窗户正前方是一棵巨人一样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枯黄了,像干枯的爪子,它们在风里微微地颤动,似乎冻得直打哆嗦。一阵风吹来,伴随着“沙沙沙”的声音,像鸡爪一样的梧桐枯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观察院子,抓住冬天有代表性的景物——梧桐树来写树叶的样子、风的动态,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有声有色,描绘形象)
石子路上,一位穿着蓝色工装的清洁工爷爷,握着大扫把,弯着腰,正在扫地上的落叶。“刷刷刷”,他把无家可归的落叶扫成了一座小小的“山丘”。可是,风似乎故意捣乱,抓住树枝一阵猛烈地摇晃,树叶像下雨似的往下落。老爷爷刚扫干净的石子路,各种枯叶像标本一样印在地上,到处都是。(观察院子的人物活动,重点描写了清洁工爷爷扫落叶的过程,以及落叶的凄凉落幕)
正在我看得出神的时候,院子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从对面楼门里出来了几位老人,他们裹着围巾,穿过石子路时,那些还没来得及清扫的落叶被他们踩在脚下,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这声音瞬间变成了一首曲子,一首美妙的冬日交响曲!(观察其他人物活动,通过脚踩落叶发出响声这个小细节,突出了冬日特点)
【技巧点拨】
你是不是感觉到一幅冬日晨图如在眼前了?小作者站在窗前细心观察,把她所观察到的天空、云朵、风、院子里的梧桐树、落叶、扫落叶的爷爷、散步的老人,按照写作顺序,抓住特点,动静结合,细致地描绘出来。画面真实生动,写出了冬天早晨的窗外景色。
我们该如何把窗外的景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呢?
一、按顺序观察景物
写《窗外即景》,可以从整体到局部观察,用广角镜俯视整个窗外全景,再把镜头拉近,聚焦每个景物,然后细细描绘出来,这叫“移动换景法”。也可以从上到下观察,比如,先抬头看:天空、太阳、云朵、风、雾等;再平着看:楼房、花园、树木、鸟等;再低头看:地面、花草、人物等。张嘉凌同学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来写窗外景物的,当然也可以由近到远或者由左到右的顺序来观察景物。
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在冬天的早晨观察窗外,就要选择能突出冬天早晨的景物来写:冬日的天空、院落的树木、扫落叶的清洁工爷爷、出门散步的老人,以及踩到的落叶等。
三、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特点
看风景,光凭眼睛看是不够的,要调动各种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受大自然的景物。看景物色彩、形状、姿态,听万物声音,闻自然气息,除此之外,还要动静结合,捕捉细微动态,也可以由现实之景去联想想象之景。总之,从不同感官、不同角度呈现景物特点,笔下的景物就会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四、多写自己的内心感受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作文,除了按照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发挥想象,描绘出不同时节的景物特点,还要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写出来。就像张嘉凌同学文中描述,看到云朵,心里会很真实地想:“如果它再低一点,我真想坐在云朵上去航行。”多么可爱的想法,这句话让自己眼前的景象与心灵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同学们,现在就趁热打铁,站在窗前,静静观察眼前这幅独特的“壁画”,试着拿笔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