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控

作者: 吴悦宁

“好厉害呀!”妈妈拿着手机,发出一阵惊叹。我闻声而去,天空中的云都“跑”了过来,太阳也不禁伸长脖子,它们都想一探究竟。

只见妈妈的手机屏幕上写着几个大字:“龙泉印泥”的制作过程。

我心生疑惑:“龙泉印泥”是什么东西?

妈妈微微一笑,对我说:“‘龙泉印泥’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来,你来看看,它的工序十分复杂,‘龙泉印泥’盖的章,水浸不消失,火烧留痕迹,可谓是流传千年的宝贝,比黄金还贵呢!”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又招呼我看了我们家里的非遗:有做工精致的团扇,有闪闪发光的青花瓷,还有可爱的布老虎……咦,怎么还有风筝呢?原来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哦,我发现了,妈妈是个“非遗控”!

我水汪汪的眼眸中闪着金光,恳求妈妈:“既然非遗这么有趣,那国庆节您带我去做印泥吧!”

“可以,就做个简单的。”妈妈神秘一笑。

“哦——”我的嘴巴张成了一个“O”形,眉头一皱,脑子里全是问号:简单是带引号的,还是不带引号的呢?

终于熬到国庆节啦,我和妈妈满心欢喜地出发了。

我们到了“非遗”文化工作室,我选了一张“玉兔望月”的图画,用来做掐丝珐琅(fà láng)的杯垫。我先拿出复写纸,小心地捏着笔,在有线条的部分轻轻划过。描画线稿时,我把手尽量抬高,不碰到图画的部分。

接下来要勾线——掐丝。这个过程极其漫长,需要极大的耐心,我做的时候手心直冒汗,汗珠不争气地往下滚。我在有线条的底稿上,先涂一层粘丝胶,接着用右手拿着镊子夹住金丝,把线按照底稿的线条粘上去,左手扭动金丝至合适的方向。金丝是“淘气鬼”,总是躺在画上不愿意起来,我的手像提了千斤的沙包,完全使不上力气。做“非遗”真难!

妈妈看到我“笨拙”的样子,急得拍手跺脚:“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好在我很快就发现,涂完粘丝胶后等待三四分钟,胶水不仅不影响粘性,还能使“淘气鬼”站起来。“我找到它的弱点了!”我高兴得咧开了嘴。

接下来要上色——点蓝。我将沙子从深到浅进行上色,点蓝时一不小心就会串色,所以我非常细心地进行着上色的工作。

最后一步了,我叹着气伸了个懒腰。“要封层了!”我心想。封层就是将固沙胶平平地铺一层,这一步看似很简单,但也很重要,它需要极大的耐心。

最后,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完成的作品要放在阴凉处,等三天后才能使用。

转眼三天过去了,杯垫似乎成了一个古董,既漂亮又实用。

此后,我又到工作室做了玻璃银光刻、团扇、折扇、风筝和青花瓷等“非遗”物品。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对“非遗”的兴趣越来越浓,似乎也成了一个“非遗控”。

每天,我都拿着我的“宝贝”爱不释手地看着,和这个说说话,和那个聊聊天,仿佛它们就是我的小伙伴。每每去外地游玩,我都会随身带着一些“宝贝”,会去了解当地有特色的“非遗”物件,听“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我渐渐明白,正是有无数的“非遗控”一直在坚持、改良、创新,才让这些精美的“非遗”作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祖祖辈辈留下的智慧结晶,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非遗控”,让“非遗”能够永远传承下去。

上一篇: 叶子
下一篇: 扩大孩子的写作半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