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高班之倒叙插叙有秘诀
作者: 王晓羽“作文沙龙”时间到了,王老师走上讲台,一脸神秘地说道:“今天的‘作文沙龙’,老师要教给你们一个新的写作文大招。”“什么大招呀,老师?”听王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们瞬间来了兴致。“请看大屏幕!”说完,王老师点开电子屏。
沙龙现场1 引人入胜的倒叙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王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中的片段。回想一下,你当时读了这个片段,有什么样的感触?”
“读完后,我觉得这个碗很神秘,吸引我想要继续读下去。”杨添惠回答。
陈荟冰也积极回答:“赵一曼一定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仰的人。”
闫妍也抢着发表自己的观点:“我特别想了解一下,这个碗背后到底有怎样令人感动的故事。”
王老师连连点头:“可见,这个片段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像这个片段一样,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手法叫‘倒叙’。这就是老师今天要教给你们的写作大招。”
一向爱思考的孙梦恬问道:“老师,您能不能再给我们举几个运用了倒叙手法的例子呢?”
王老师点了一下屏幕说:“没问题!”
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王境华《修鞋姑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朱自清《背影》
陈荟冰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读了这两个片段,我很想立刻去读整篇文章。”
王老师继续说:“将事件的结局或关键情节前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谁能说一个这样的片段?”
同学们纷纷举手,王老师请杨添惠回答。
“舞台上,我抱着奖杯,台下掌声雷动。这一刻,荣耀与喜悦将我包围。不知不觉,我的思绪回到了第一次参加比赛的那天。”说着,杨添惠陷入对往事的回忆。
王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个方法运用到你们的作文中。”
沙龙现场2 丰富又立体的插叙
“同学们,除了倒叙,还有一个写记叙文的小秘诀——‘插叙’。”王老师边说,边在课件中展示插叙的定义: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你们觉得插叙有什么好处?”王老师问道。
孙梦恬回答:“可以提供主线故事中没有涉及的背景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我觉得插叙还能在紧张的情节中,调整一下故事的节奏,使读者读起来不那么累。”董礼说得头头是道。
王老师欣喜地看着大家,说:“你们说得非常对。那大家觉得应该在什么地方插叙呢?”
同学们一时间回答不上来。
王老师耐心地讲解:“插叙是为了补充背景信息、丰富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或揭示主题。比如,同学们在写友谊的作文里,插入一段与朋友一起克服困难、互相帮助的回忆,能更好地表达对友谊的珍视,突出友谊的可贵。或者描写一位勇敢的消防员,插入他在消防学校刻苦训练,以及曾经在一次火灾中不顾危险救助小动物的经历,能使消防员的勇敢和善良形象更丰满。”
王老师补充说:“写作时,我们可以综合运用插叙和倒叙,比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以‘我’参加毕业典礼为主线,由‘夹竹桃’联想到生病住院的爸爸,开篇采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叙述过程中,插入‘我’上一年级时迟到被爸爸打的事,以及爸爸让‘我’去银行寄钱历练的往事等,展现了爸爸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深切期望,也体现了‘我’的成长,丰富了文章内容。这种结合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不仅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内容,也深刻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农茜茜恍然大悟地举起手说:“巧妙结合倒叙和插叙,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叙事结构,这样就能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啦!”
最后,王老师总结道:“同学们,写作是一门艺术,而倒叙和插叙是这门艺术中的重要工具。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两种叙事手法,让你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