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大菜馆
精彩片段二
我们这一间细菌大菜馆,一开前门便是切菜间,壁上有自来水,长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形;还有粉红色活动的地板。后面接一条长长的甬道,直达厨房。厨房有一只大油锅,可以放缩,里面自然生产一种强烈的酸汁,一种神秘的酵汁。厨房的后面,先有小食堂,后有大食堂,曲曲弯弯,千回百转——小食堂备有咖喱似的黄汁,以及其他油呀醋呀,一应俱全。大食堂的设备较为粗简,然而客座极多,可容无数细菌,还有后门,直通垃圾桶。
老师串讲
《细菌的大菜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食物被人吃掉、消化、排出体外的过程。
作者将消化系统比作“大菜馆”。“切菜间”指口腔;“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形”是牙齿;“粉红色活动的地板”是舌头。食物在口腔中被唾液中的淀粉酶溶解,然后进入“甬道”,就是食道。通过食道,便到了细菌大菜馆的厨房——胃。小食堂和大食堂就是我们的小肠和大肠,经过小肠和大肠,食物被吸收、消化,未被吸收消化的食物便会通过“后门”——肛门排出体外。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知识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
我们在阅读中也要善于提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如,在阅读《细菌大菜馆》时,我们可以问:细菌有些什么种类?细菌是怎样生活的?它在人类肚子里是怎么旅行的呢?……有些问题会随着阅读的推进迎刃而解,有些问题可能读完全书也找不到答案,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
阅读笔记
选段生动地说明了细菌在人体内经过的路线,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细菌的路线图吧。
阅读后
如果班级要召开一次“菌儿的功与过”辩论会,“菌儿的功大于过”“菌儿的过大于功”两个观点中,你赞同哪一个?结合书中介绍的知识,有理有据地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