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里藏着青铜器之“尊”师重道
提到“尊”,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九五之尊”这些成语。
青铜尊在古代是用来盛放酒水的器皿,它也是礼器之一。在金文里,“尊”的字形像两只手高举一个盛酒的罐子,好像在向他人敬酒。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就是青铜尊。因为它的主人是西周时一名叫“何”的贵族,所以它被称为“何尊”。何尊造型典雅庄重,纹饰立体却不显张扬,在它的内底铸有122 字的铭文,铭文中“宅兹中国”的“中国”是目前所知出现“中国”一词最早的记录。
第一站
“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
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名为“中国”,但大家知道“中国”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中有什么含义吗?
这就要从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何尊”说起。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何尊
何尊,通高39厘米, 口径28.6厘米, 重14.6公斤。尊是古代的盛酒器,“何”是器物的主人。何尊形似一个喇叭状的花瓶。通体以云雷纹填底,采用高浮雕、浅浮雕相结合的手法,疏密有致,凝重而富有变化。
1963年,何尊出土于宝鸡市贾村塬。1965年9月,被宝鸡市博物馆征集入馆。1975年,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宫举办“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何尊被调往北京,工作人员清理蚀锈时,在何尊的内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由此何尊身价倍增。
这就是最早的“ 中国 ”二字。
在这篇铭文中,“中”字是中间、中心的意思。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将中原之外的地区称之为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而中国代表四夷的中心,即“中央之城”。
1982年,“何尊”与其他七件青铜器一起被命名为《西周青铜器》,作为特种邮票发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二站
青铜代表——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器,为现今出土方形铜尊中最大的一件,作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
国宝档案
文物名称:四羊方尊
所属朝代:商代晚期
出土时间:1938年
出土地点:湖南宁乡县黄材镇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尺寸:高58.3厘米、宽52.4厘米、重34.5公斤
金属材质:铜占76.69%、锡占21.97%、铅占0.21%
收藏展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有四只脚的尊
青铜方尊造型奇特,以四只卷角羊为造型,羊头、身、足与尊肩、腹、足巧妙融合,生动逼真。方尊的肩部四角为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探出器外,羊身与腿则自然流畅地贴附在方尊的腹部与圈足上。
方尊腹部为羊前胸,羊腿则贴附在方尊的圈足上,支撑起整个器物的重量。羊的前胸和颈背部位饰有鳞纹,两侧饰有绚丽的长冠凤纹,而圈足上则镌刻着古朴的夔纹。
方尊颈部为夔龙纹编织成蕉叶与带状饕餮纹,肩部则雕刻着高浮雕的龙纹,龙身矫健且爪牙锋利。尊之四面,正当两羊相邻之处,皆有双角龙首探出,从每边右肩蜿蜒而下,直至正中,姿态威武,与尊身浑然一体。
四羊方尊是如何被发现的
1938年4月的一天,宁乡黄材的姜氏三兄弟在转耳仑山腰上种红薯,无意发现了一件墨绿色金属物体,挖出来一看,上面还带有4只卷角羊头。他们不停打量着这个物体,并用工具敲敲打打,结果竟将器物的口沿敲碎了,掉落了一块碎片。
姜氏兄弟因迫于生计,只能将这件挖出的宝物卖掉,但把掉落的碎片保留了下来。
民国时期长沙文物盗掘走私现象严重,政府为防止奸商牟利,国宝外流,便由长沙县政府组织人力,将四羊方尊追回没收,并上交湖南省政府保存。
1938年11月,为延缓日寇进攻长沙,国民党在这里实施了“焦土抗战”政策,烧毁了长沙城(文夕大火)。湖南省政府和省银行也西迁沅陵,但迁徙途中,车队遭日寇轰炸,四羊方尊不幸中弹被炸成了20多块碎片。
1954年5月,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请文物修复专家对四羊方尊进行修复,历经两个月修复完成,口沿处始终留有一处缺口。
1956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四羊方尊移交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1959年10月国庆10周年之际,四羊方尊被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后一直留藏该馆。
1977年4月,姜氏兄弟将留在手中的那块残片捐给了国家,并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