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作者: 桂阳玲

聚焦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0

“老一辈革命家,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他们浴血奋战,只为新中国的成立。”“他们不仅大义凛然,还很有智慧,善于和敌人周旋。”上课前几分钟,桂老师在教室门口等待上课,无意间听到几位同学的对话。桂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说得真棒,老师在门外都听到了。你们所讨论的内容,就是今天上课老师要讲的内容。”“老师,这节课是讲革命故事吗?”上课铃声响起,桂老师神秘地笑笑:“我们课堂见分晓。”

圈画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品质

桂老师:同学们,《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父亲被害时的回忆录。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关键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梓逸:“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表现出李大钊的临危不惧。

子轩:我从“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中,感受到李大钊当时的从容和镇定。

桂老师:很好!大家一起看课文,从“几声尖锐的枪声”“一阵纷乱的喊叫”能看出当时形势很严峻,但李大钊的语言“没有什么”,展现出他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同时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鲜明对比。

斯宇:老师,神态描写“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生动地刻画出李大钊不露声色、对敌人的蔑视。

梦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把李大钊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他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

桂老师:同学们,“听其言,观其行,识其人。”从“乱蓬蓬”中,我们可以想象李大钊在拘留所中所遭受的残酷刑罚。

一菲:老师,我还有个新发现,“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这段描写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李大钊面对家人时的柔情。

桂老师:同学们,通过品读李大钊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关键语句,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家人满腔柔情、对革命充满信心、对敌人横眉冷对的崇高形象。此时此刻,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想对李大钊说的话吧!

聚焦人物描写,交流角度特点

桂老师: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默读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圈画出描写董存瑞神态、言行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思考董存瑞是一个具有怎样精神品质的战士,写下关键词批注。

雨檬:“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这里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不怕牺牲,对敌人嫉恶如仇的英雄形象。

涵菱:课文中,让我最为紧张的是“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

桂老师:动作描写是一条线,可以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这里运用了特写镜头描写董存瑞的动作,不仅体现出董存瑞的勇敢无畏,更突显出当时战争的激烈和危险。

亦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董存瑞言行、神态的描写,展现出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质,让我们感受到董存瑞舍身为国的崇高精神。

桂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牺牲时他年仅19岁。通过品读董存瑞请求炸暗堡、逼近炸暗堡、再到舍身炸暗堡时神态、言行的句子,我们从中感受到他撑起的是对胜利的渴望,对祖国的热爱。

在为革命胜利前赴后继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董存瑞一样的革命英雄,当我们用文字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时,为突出人物美好品质,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特点,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样才能让人物特点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
下一篇: 跟夏老师一起“种彩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