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魔法师——袁老师

我有一位会魔法的老师,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袁老师。袁老师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头发总是梳成利落的低马尾。虽然看着普普通通,但她有个秘密身份——“魔法师”!

你知道她会什么魔法吗?让我悄悄告诉你:她能让我们全班都变成“举手小达人”!以前,我像只缩在壳里的小蜗牛,一学期最多举两次手。可那天学《太阳》一课时,袁老师刚提问,我迫不及待就高高举起了手。

她的“作文魔法”更神奇!有次写《雨中即景》,我咬着笔头发呆,袁老师让我仔细想想: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有怎样的变化。我的灵感一下涌出,“刷刷刷”地写了起来。本子交上去,她给我画了颗小星星,说这是“句子变形咒”。

不过,魔法师也有严厉的时候。上周有位同学上课偷看课外书,她板着脸假装挥动“魔法棒”,吓得同学赶紧把课外书塞进书包,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这就是我们班的“魔法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袁老师!

袁老师评说

同学发言

潇潇:小作者以人物“会魔法”的特点拟题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魔法师”和“袁老师”出现在一起,显得有些重复,不如改为“会魔法的袁老师”,这样更简洁。

灵灵:通过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很好,但事例并不具体,如果把事例写得更具体一些,再现当时的场景,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出来,更有助于突出人物特点。

嘉嘉:袁老师的魔法让我们班的语文学习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我觉得最后应该有一个总结比较好。

袁老师评说

小作者巧用“魔法师”作题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但文中对老师魔法的描述却太浅,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挖掘“魔法”背后的教学方法。整体结构较为松散,事例之间缺乏紧密逻辑关联与过渡,没有明显的层次递进,使习作在布局上不够严谨。

语言虽平实易懂,但较为口语化和简单直白。像“我咬着笔头发呆”“吓得同学赶紧把课外书塞进书包”等表述,缺乏文采与修饰,修辞手法运用较少,描写不够细腻,限制了习作感染力。

升格文

会魔法的袁老师

◎查笑薇

五年级时,教我们语文的老师换成了袁老师。

袁老师戴着一副普普通通的黑框眼镜,让我总想着会不会是哈利·波特的同款眼镜。因为她也是一位“魔法师”!

魔法一:她能让全班同学都变成“举手小达人”!以前,我像只缩在壳里的小蜗牛,一学期最多举两次手。可那天学《太阳》一课时,袁老师挑着眉毛问:“谁能说说,什么离我们虽远,但对我们的生活却影响很大?”我竟然“刷”地举起手,手指都快戳到天花板了!原来,她用“魔法提问术”把问题变成有趣的谜语,谁答对就能收获“智慧糖果”。当我说出:“是太阳,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它的光却能让万物生长”时,教室里发出窃窃私语声,瞬间,一个个手都举了起来,课堂气氛愈发活跃。

魔法二:她的“作文魔法”更神奇!那次写作文《雨中即景》,我正咬着笔杆发呆。袁老师轻轻点着我的本子说:“试试‘放大镜’魔法——雨滴落地的声音像什么?水洼里藏着什么秘密?”我的灵感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刷刷刷”地写了起来:“雨点在地面上跳踢踏舞,水洼偷偷把倒影剪成拼图……”本子发下来,她在句子下画了一道涟漪一样的波浪线,还画了颗小星星,批注这是“句子变形咒”。同学们交换着作文本,互相分享着,自信地炫耀自己写的作文。奇了,原本大家都害怕写作文,不知不觉竟成了我们最期待的事情。

魔法三:就连批改作业她也在施魔法!那天,我去办公室交作业,看见小山般的作业本后露出她蓬松的低马尾。她突然“扑哧”笑出声,我悄悄凑近一看,本子上写着:“错别字小怪兽已被你打败!下次记得继续带上‘火眼金睛咒’哦!”

不过,“魔法师”也有严厉的时候。上周,有位同学上课偷看课外书。只见袁老师的教鞭“嗒嗒嗒”敲了敲黑板:“注意啦!我要施课本‘显形咒’了!”她挥动着“魔法棒”,吓得那位同学赶紧把课外书塞进书包,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现在,我们班的读书声像百灵鸟合唱,作文本里的词句开满绚丽的花朵。袁老师的魔法没有水晶球和斗篷,但她用黑框眼镜后的亮眼睛和神奇的“咒语”,让我们都变成了最棒的“魔法学徒”。

这就是让我们全班无比崇拜的“魔法

师”——袁老师!

老师小评

习作经过修改整理,保留突出人物特点的外貌描写,并进行升级改写,增添了事例和魔法效果。语言幽默风趣,将袁老师的言行举止写得生动传神。以激发课堂发言、指点习作、批改作业和制止偷看课外书等四个事例,详略得当地写出老师教育教学方法巧妙,深受学生爱戴。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袁老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作者系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洋世达校区学生,指导并置评:袁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