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线索来叙事
作者: 葛金奇无论是一部电影,还是一本书,都会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始终。线索不仅可以帮助作者构建故事框架,还能加深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受。那么,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一技巧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作文沙龙”。
沙龙现场1 明确线索
大可老师走上讲台,一脸神秘地说:“同学们读过侦探小说吗?”
“老师,我读过《名侦探柯南》。”“老师,我看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大可老师竖起大拇指问道:“在读侦探小说的时候,书中的哪部分内容最吸引你呢?”宇轩“噌”一下站起来,差点把凳子碰倒:“最吸引我的是寻找真相的过程。”
大可老师点点头:“那你能告诉大家,这个寻找真相的过程叫什么吗?”
教室里鸦雀无声,宇轩皱着眉头不停地挠头发。
大可老师提醒道:“警察破案的时候,一般会找什么来一步步确定目标?”
小澍眨着眼睛轻声问道:“是证据?”
大可老师看向小澍,微笑着说:“厉害。那证据是怎么来的呢?”
宇轩这次受到启发,惊喜地回答:“线索。老师,根据线索找真相。”
大可老师拍了拍手:“真棒。线索是贯穿故事内容的脉络,是将故事的各个部分串联在一起的主线。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可以有一条或多条线索。通过线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内容,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逻辑更加清晰。”
小澍似懂非懂:“老师,那我们写作文时,怎样才能运用好线索呢?”
大可老师朗声说道:“今天,我们学习如何抓住线索来叙事。”
沙龙现场2 抓住线索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线索的作用,大可老师选择了《狼牙山五壮士》作范例。
大可老师环顾四周:“《狼牙山五壮士》用一条清晰的线索——五壮士在战斗中的英勇行为来讲述故事,同学们知道这条线索是怎样具体呈现的吗?”
小航第一个举手:“是以接受任务、击退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为线索叙述的。”
大可老师点点头:“从小航同学的回答中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雅轩缓缓起身,犹豫片刻说道:“文章以事件发展顺序为线索,把事件的点串联起来,就像把一个个山楂,串联成了糖葫芦。”
“非常正确,加十分!”大可老师的话引来一阵阵笑声,“我有一个问题:常见的叙事线索有哪些呢?”
“冰心的《忆读书》以时间推进为线索,回顾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课文《琥珀》以实物‘琥珀’为线索,想象了琥珀形成和发现的经过以及它在科学上的价值。另外,空间线索、人物线索、情感线索等都是不错的方法。”婷婷侃侃而谈。
大可老师连连点头:“说得非常好!叙述事件的时候,要先确定素材和线索,然后在文章中凸显这条线;或者采用小标题突出线索,这样读者才会一目了然。在结尾处还要将线索和中心交汇,既收尾全文,又呼应开头。”
沙龙现场3 运用线索
黑板上呈现出一行字: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他决定救助这只小猫,并帮它找到主人。
大可老师神秘地说:“请大家围绕上面的情境,思考一下可以用哪些线索来串联整个故事。”
浩杰抢着举手大声说道:“可以用发现小猫的过程当线索。”
林林接过话头:“也可以以小猫的伤势发展情况为线索。”
雅轩慢条斯理地补充:“还可以设置帮助小猫找到主人的过程为线索。”
大可老师惊喜地瞪大眼睛说道:“非常好,那大家试着写写看吧!”
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开始构思和写作。15分钟后,小航第一个举手,分享自己的作文框架: 寻找“小橘”
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发现了一只受伤的橘色小猫。小猫的腿上有一道明显的伤口,还不停地发出微弱的叫声。小明决定帮助它。
小明把小猫带回了家,用干净的纱布为小猫包扎伤口,并给小猫取名“小橘”。
小明和妈妈一起制作了“寻主启事”,贴在小区的公告栏上。他们还拍了一些“小橘”的照片,发到社区微信群里,希望大家能一起转发。
几天过去了,依然没有小猫主人的消息。小明决定去附近的宠物店问问。终于,在一家宠物店里,有位老奶奶正在寻找自己的宠物猫,一眼就认出了“小橘”。
老奶奶非常感激小明的帮助,她告诉小明,“小橘”是她唯一的陪伴,她非常想念它。小明看到“小橘”回到主人身边,开心极了。
大可老师看向大家:“小航同学通过描写发现小猫、救助小猫、寻找主人的事件链,串联起了整个故事。谁能告诉老师,他用的是刚才我们讲的哪个线索呢?”
“事件线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快下课了,大可老师总结道:“我们可根据文章叙述对象的不同,设置恰当的线索。总之,不管用哪种线索,也不管有几条线索,都要体现材料的内在联系,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