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1

作者: 姜语纯

记忆深处10

实战演练二

爷爷是个普通、平凡的庄稼汉,个子不算高,身子骨倒硬朗,因长年的劳作,皮肤黝黑。

爷爷看似粗犷,其实待我极好。

二年级时我还在老家念书,学校离家三十多公里,我要乘坐公交车来回,每天清早小狗还趴在门口睡觉时我就要揉着眼睛出门了。那时我个子矮,本就单薄的身子在朦胧的清晨更显瘦弱。爷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承担送我上下学的苦差事。爸妈不同意,爷爷只有一辆老旧的三轮车,骑到学校,先不说累,两人起得要更早了呀!爷爷却摆摆手,不紧不慢地倒了一碗酒,喝了一口才慢悠悠地开口:“公交车必须走大路,把这镇子啊绕了一圈;我骑三轮车,走小路,近了不少。”说完又朝我招手。我扑到爷爷身边,不知是喝了酒还是其他原因,爷爷的眼睛更红了,“娃娃还小,每天就睡这么一会儿怎么行啊!”

就这样,我们一老一小,伴着爷爷那辆踏起来链条会吱嘎吱嘎响的三轮车,迎着晨露与朝阳出发了。我起得和之前差不多早,上课却不再困了,在那辆小小的三轮车上,爷爷给我铺了一层垫子、一条席子,我总是这样,跳进三轮车里,枕着爷爷的衣服,拉起毯子,安安稳稳地睡过去——虽然那条小路坑坑洼洼,但爷爷骑得十分平稳。

后来转学到这边读书,我又独自上下学,爷爷一听这事,在电话里立刻嗓门大起来,指责爸爸妈妈:“怎得又让娃自个儿上下学!”我都能想象到电话那头爷爷眉头紧皱的样子,偷偷笑起来:“爷爷,现在可近啦!我自己走路去,只要五分钟!”“那倒好,那倒好……”爷爷这才放下心来,开玩笑地怪我吓唬他。

我的上学路从泥泞的小道变成宽阔的柏油路,爷爷也从精神矍铄变得白发满头。如今我每天走在上学路上,仍会想起记忆深处,那辆吱嘎吱嘎的三轮车,那个为我遮挡刺眼阳光的背影……

老师小评

本文以爷爷和“我”的上学路为叙事中心,讲述了以前爷爷骑着三轮车走小路送“我”上学的经历,结尾用一通电话深化主题,构思巧妙。习作亮点就是小作者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得特别细致,让我们读起来有画面感、电影感。

【10~11版作者系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小学六·6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唐莉婷】

描写练笔

爸妈不解爷爷骑三轮难道能比公交车快?“爷爷却摆摆手,不紧不慢地倒了一碗酒,喝了一口才慢悠悠地开口”,足见爷爷的气定神闲,因为他心中早有计划:“公交车必须走大路,把这镇子啊绕了一圈;我骑三轮车,走小路,近了不少。”开口解释想法,停顿恰到好处,符合爷爷的说话特点;最后又通过与“我”的互动,让“我”观察到爷爷的神态,结合动作、语言、神态三种描写,一下子让爷爷的形象立体起来。

我们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也可以巧妙地将人物的语言单独拎出。快一起来试试看,写好下面的重点对话,突出同桌的形象吧!

我的头有点疼,同桌让我去医务室看看,我觉得不用了,她却扶起我走向了医务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