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魔法”

天空的“魔法”0

在《盼》这篇课文中,因为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急于体验穿上新雨衣的感觉,就天天盼望着下雨。那雨是怎么来的?

天空轻轻一挥它的“魔法之手”,让阳光与雨水相遇,化作人间的美景。有了雨水,天空舞台上才显得生动活泼,蔚蓝的天幕下才不那么单调乏味。我们都知道云是雨的形成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之一,但由云变雨还是一个蛮复杂的过程呢!

雨的形成:水生云→云生雨

1.水从哪里来?

平均而言,整个海洋表面,每年约有100厘米厚的水层转化为水汽,全年由海洋蒸发到空中的水汽就达500万亿吨之多;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和其他地表水分蒸发,都在向大气输送水汽,这就是地球上成云致雨的水汽来源。空气湿度大、空气垂直运动强烈,有利于云的生成和发展。

2.水生云

水从海洋和大陆表面经蒸发进入大气后变成水汽,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成水滴,水滴在天空中聚合,形成云。所以云是由大量漂浮在空中的肉眼看不见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或由小水滴和小冰晶混合组成。

3.云生雨

从云到雨,实际上就是一个水滴或冰晶成长壮大以至不能继续悬浮在空中的过程。云滴在下降过程中要闯两个大关:冲过上升气流的顶托;经受住再一次被蒸发的危险。

不过,云滴变大后从云中降下来,不一定是雨,有可能是冷水滴、冰晶,或雪花,这主要取决于云内温度和云下温度。

太阳雨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刚才还是阳光灿烂,一阵旋风吹过,一场暴雨倾盆而下。你还没回神,雨没了!阳光依然灿烂……这就是“太阳雨”!太阳雨又是怎么回事呢?

气象学上将太阳和降雨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太阳雨。太阳雨一般出现在夏季。太阳雨形成原因较多:有的太阳雨是因为远方的乌云产生雨,被强风吹到另一地落下;有的是因为高空中两块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在太阳风的作用下相互碰撞,造成局部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过大形成的,又由于太阳辐射而使水汽蒸发得较快。除此之外,就是天气突然转变,开始降雨,从高空降下的雨还没落地,云就已经消失了,所以天气看起来虽然晴朗,却又下着雨。太阳雨的特点是时间短、量不大。谚语里讲的“又出太阳又下雨,栽黄秧,吃白米”指的就是太阳雨,栽秧时节出现太阳雨被人们认为是丰收的好兆头。

牛背雨

在炎热的夏季,我们时常会遇到另一种奇怪的降雨。在一个很近的距离里,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你说怪不怪?“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老百姓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牛背雨”。

牛背雨是指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较短的降雨,主要是由于降雨云团分布和地面受热不均匀,造成小范围内的空气对流有强有弱而引起的。刘禹锡的《竹枝词》中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描述的就是这种神奇的牛背雨。所以现实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人从一条街道走过,一边是大雨倾盆,另一边却是晴空万里。以前牛背雨多出现在山区,因为山区天气复杂多变。而城市现在高楼林立和“热岛效应”,为牛背雨的形成创造了环境条件,不少城市也出现了牛背雨现象。

注释: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以上。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

彩虹

雨后,我们经常会看到彩虹。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彩虹的形成是一种光学现象,主要由光的折射和色散引起。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雨滴上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五颜六色的彩虹。具体来说,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当这些光线照射到水滴上时,会发生第一次折射。由于这七种颜色光的波长不同,它们的偏向角度也会不同,导致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些单色光在到达水滴的背面后,会按照反射规律发生反射,然后再次折射,最终以单色光的形式射出水面,形成彩虹。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而言,这些分散的光线在空中形成了一个圆锥形状,但由于地面的阻挡,我们通常只能看到天空中的一部分圆弧,即彩虹呈现出的半圆形或弧形。

因此,雨后的晴朗天空、太阳的适当位置以及观察者的位置共同作用,造就了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象——彩虹。

上一篇: 这不过是一场雨
下一篇: 《爱的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