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拿手好戏——包饺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我的拿手好戏,非包饺子莫属。我非常喜欢吃饺子,饺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所以我从懂事起,就开始学习包饺子。
周末,几个同学来我家玩,我留他们在家吃饭,经过商量,我和妈妈准备包饺子来款待他们。饺子馅和饺子皮都准备好后,我们就开始包饺子了。妈妈示范给我看:她先拿起一个饺子皮,接着用筷子夹一点饺子馅放到饺子皮上,再把皮对折,一个饺子就诞生了。该我表演了,我先把饺子皮放在手心,再用筷子夹一点馅放在皮上,谁知一不小心,馅放多了,饺子皮都被撑破了。大家见状都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看出了我的不高兴,鼓励我说:“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气馁,要耐心学习别人的好方法,才会成功。”我听了耐心地学着妈妈的包法,经过努力,不仅包得越来越快,而且包出的饺子也很美观,大家都赞不绝口。
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包饺子,是我新掌握的一项生活技能。
【同学发言】
伊曼:习作存在逻辑错误。开篇即写“我从懂事起,就开始学习包饺子”,但是正文却在讲述学习包饺子的过程,时间混乱。
净婷:文中没有具体描写“我”包饺子动作的熟练程度,却叙述了“我”包饺子时遇到的困难,这样的叙述与中心思想背道而驰,不能体现“拿手”。
磊磊:要想体现好戏的“拿手”,既要写自己展示好戏时精彩的过程,也要写周围人的反应,还可以写出当时自己快乐的心情。
白玥:习作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过于平淡、简略,我觉得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这样习作会更加生动,也会更吸引读者。
【靳老师评说】
从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拿手”“好戏”这两个词是习作的主要内容。所以,本文要在如何展示“包饺子”这一“拿手技能”上下功夫,详细描写“好戏”的场面,并融入自己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拿手好戏”的别样精彩。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修改:
一、抓场面,侧面烘托好戏的“精彩”。
要想写好拿手好戏,必须抓住场面进行描写。可以先正面描写“我”表演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展示出“我”对于好戏的熟练程度。接着再侧面描写“看戏人”的反应,用“看戏人”的表情、语言来凸显出拿手好戏“不一般”,这样由面到点聚焦描写,就会形成映衬,表现出包饺子的“精彩”。
二、抓心理,表达内心的情感。
练就拿手好戏的过程充满艰辛,这一过程中,“我”一定会有深刻的感受,这些感受是习作的中心思想,应当写进作文中。这一部分可以分两个层面来写:第一个层面,“我”在练习时遇到困难的感受。例如练习许久,却仍不熟练,产生畏难情绪;或是本来信心满满地展示给别人看,却一不小心搞砸了,心里充满失落,等等。适当添加情节,使习作呈现曲折感,拿手好戏才吸引人。第二个层面,展示成功后内心的感受。这一层面要写出“我”因拿手好戏获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突出“我”内心的快乐,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升华情感,树立中心思想。
【升格佳作】
我的拿手好戏——包饺子
◎尚书禾
饺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家里来了客人,或是逢年过节,饺子必定登场。我从懂事起就学习包饺子,虽经历了不少困难,但最终都被我克服了。现在,我轻轻松松就能包一手既好看又好吃的饺子。(“拿手”来之不易,为下文“学习包饺子”作铺垫。)
周末,几个同学来我家玩,我留他们在家吃饭,准备包饺子款待他们。饺子馅和皮都准备好后,我就开始表演了:我两手紧密配合,拿起一张饺子皮,摊在左手上,右手拿勺子,迅速取馅放在饺子皮上,手指一卷、一捏,一个肚大饱满、皮薄翅展的元宝饺子就包好了。我把饺子放在圆盘上,接着开始包第二个,第三个……不一会儿,圆盘里一圈一圈的饺子就排列整齐,大小均匀,煞是好看。同学们都情不自禁为我叫好:“真厉害,我还不会包呢!”“包得真好看啊,像银元宝。”“你包得好快啊,我都没看清楚是怎么包的呢。”……(此处就是“好戏”了!包饺子的动作、过程描写具体,形象的比喻也为习作增色不少。)
听到大家的称赞,我想起了学习包饺子的经历。那时我才六岁,妈妈教我:“先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然后夹一点饺子馅放到皮上,接着再把皮对折一下,最后用手把皮的边边角角捏到一起,再用手一挤。”妈妈边讲边包,话刚说完,一个精美、小巧的饺子公主就诞生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较窄一头的饺子皮向另一头捏去,反复捏了几次,馅没包住,反倒把皮给捏破了。我丧气极了,妈妈鼓励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从别人那里借鉴好的方法,多加练习,一定会成功。”在妈妈的悉心指导下,我继续学着包。虽然包出的饺子大小不一,不太好看,但比刚开始进步多了。经过努力,我的饺子由最初软塌塌的“扁月亮”,变成了肚皮饱满的“小元宝”,包的速度也快了不少,我终于成了包饺子能手!(此处语言生动形象,饺子由最初的“扁月亮”变成了“小元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包饺子已从“不会”到“拿手”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工夫,所有的饺子都包好了。看着那一个个排列整齐的饺子,就像等待检阅的士兵,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饺子煮熟了,大家迫不及待地大吃起来。“你包的饺子真是太棒了,既好看又好吃。要是你家开个饺子馆就好了,我们就可以天天品尝美味了!”……听到大家的夸奖,我心里乐滋滋的,比喝了蜜还甜。
包饺子是我的拿手好戏,它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更让我懂得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放弃!(结尾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升华主题。)
总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小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作为习作素材,紧紧围绕包饺子的经历进行叙述,充满乐趣。文中,同学们不住地夸赞与“我”的拿手表演相呼应,妈妈的悉心教导与“我”的不懈努力相映衬,让这场饺子宴成为“一出好戏”。从不会到学习再到拿手,获得同学夸赞,“我”体验到了沮丧,得到了快乐,领悟到了做事的道理。读来引发思考,感受深刻。
【作者系湖北老河口市实验小学六·2班学生,指导并置评: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