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那些事儿

作者: 高昌

王勃的那些事儿0

作者简介

高昌

《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

开栏的话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为传承、弘扬古典诗词文化,我们特邀《中华诗词》杂志主编高昌老师,为同学们讲述古典诗词中蕴含的魅力与哲理;并与北京书法家协会合作,呈现小读者们精美的书法作品。让我们在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中汲取丰沛的精神力量。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这首诗的题目叫《咏风》,作者是唐代著名才子王勃。全诗采用拟人手法,通过描写“风”的各种动态,抒发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气度,寄托了他淡泊的情怀和造福苍生的美好愿望。

王勃写这首诗时,还是一个少年。据说他的写作习惯很奇特:常常是先磨好墨汁,准备好纸和笔,然后躺到床上,蒙上被子开始构思。等想得差不多了,便立马下床提笔,一挥而就,一个字也不用修改。后来,人们把这种写作习惯称为“打腹稿”。

王勃(约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他少年早慧,六岁时就能写出“构思无滞、词情英迈”的文学作品。当时的名人杜易简读了小王勃的作品,连连赞叹,把王勃和他的两个哥哥合称“王氏三珠树”。三珠树是传说中的一种宝树,其状如柏树,叶子都是珍珠。杜易简这么说,是在夸赞王勃三兄弟都是“好材料”的意思。从此,“三珠树”也成为一个典故,常常用来赞美一家三兄弟才华出众。

小王勃热爱学习,而且特别善于独立思考。九岁时,他发现一位大学者的著作中有不少差错,就专门写了十卷《指瑕》,详细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十二岁的时候,他开始学习《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一年以后就能诊断各种疑难杂症,救助了很多病人;十四岁时,王勃在考核中名列前茅,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据说相当于现在县长的级别,真可谓年少有为啊!

王勃十七八岁时,一位杜姓好友要到四川去任职,他写下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其送行: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郐。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认为作者通过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是:三秦之地守护着长安,我们透过风云烟雾遥望蜀地。你就要离开长安了,临别时,我的心中怀有无限感慨,因为我们的命运是如此相似。不过,只要是能互相交心的好朋友,即使离得再远,也会像邻居一样亲近。分别的时候到了,我们可不要像那些年轻人一样哭哭啼啼。

这首诗既写出了惜别之情,也表达出了诗人豁达的心胸。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气魄宏大,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最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王勃当官的时间虽早,但并不长。因为他年少成名,社会阅历少,经常在为人处世上出问题。他十六岁那年,沛王惜才,召他去当沛府修撰,对他很是器重。当时盛行斗鸡,王爷之间的鸡更是斗得热闹非凡。王勃“无知”,写下了一篇很没有分寸的《檄英王鸡》。皇上读到此文后大怒,他便被逐出了王府。之后,王勃开始了在四川游历的生活。

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王勃的诗文创作能力提升得更快了。这期间,他写下了一首《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的意思是想表达:长江好像知道我在外漂泊的悲伤,愁得都流不动了。我离家乡太远、积累的乡愁太多了,怎能不向往回到温暖的家乡呢?尤其是在这个冷风飕飕的傍晚,在这落叶纷纷飘坠的寒山。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王勃内心的悲凉。

后来,王勃又被起用为官,但因意外杀人获罪,差点丢掉性命。而且,这次连他的父亲也受到连累,被赶到偏远的交趾(大约在今越南北部)任了个小官。

王勃曾去遥远的交趾探望父亲,在路过江西南昌时,临时被拉去参加了一个宴会。在这次宴会上,他写下了经典名篇——《滕王阁序》,也留下了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

据说,那一年王勃到达南昌时,正赶上九月初九重阳节。南昌的阎都督在重新修缮的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文人们为滕王阁写诗文助兴。为了捧红自己的女婿,阎都督让他提前写好了一篇文稿,冒充是现场之作,借机炫耀。宾客们猜出了都督的心意,都在一旁观望,并不动笔。但王勃是个“直肠子”,他径直走到铺好纸张的书案前,拿起毛笔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

阎都督心中老大不高兴,看到开头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后,他想:这句子十分普通啊!看来这个年轻人虽然有点名气,但也没什么真才实学!

可是,随着王勃行文的继续,阎都督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等王勃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到结尾处时,王勃写下了这样两甸:“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他故意空了一个字没有写,直接把文章交给了阎都督。没等阎都督细看,王勃就匆匆告辞,飘然而去了。

阎都督发现了这丢的字后,觉得很奇怪。旁观的文人们纷纷议论,这个说可以补上一个“水”字,那个说可以补上一个“独”字。但阎都督听了,都觉得不太满意。于是,他赶紧派人骑马去追赶王勃。王勃被追上后,让此人转告都督,那一字价值千金。

听闻此言,阎都督心中暗想:《滕王阁序》写得太精彩了,怎么也不能让结尾少一个字。千金就干金吧!这样我也能留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于是,阎都督用重金请王勃把空着的那个字补上。王勃笑着说:“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阎都督听后,才知道少的那个字就是“空”字,连声称妙。

王勃这首《滕王阁诗》的终稿是这样的: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的意思是想表达:高大的滕王阁俯看着赣江江水,那些富贵之人在阁中歌舞宴饮的场景已经不再。朝云暮雨,日月飞驰,世事变迁,阁中端坐的滕王也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栏杆外的江水兀自奔流……诗作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沧桑变化的感慨。

后来,诗中的“物换星移”演变为一个成语,本意是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后多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

滕王阁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此阁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无论楼宇经历多少次浩劫,王勃的《滕王阁序》都一字不损,代代传承,永远回响在人们的心中。

(书法作品由北京书法家协会推荐)

上一篇: 雪孩子
下一篇: 兔年说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