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忧乐观
作者: 陈梦娜 哈皮黑儿[本期写作内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忧乐同国家民族大义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①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分不开的。假如国家积贫积弱,那么个人利益也就无从谈起,更别提“乐”在何处了。②如果国家国力雄厚,人民安居乐业,大家的幸福指数也会随之提高。因此,一个胸怀大义的人,总是要以国为家,以民族大义为重,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生命运多舛。他政治上屡遭打击,但无论环境怎样险恶,他都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把人民装在心里,乐以为民,忧以为民。苏轼每到一处被贬之地,荒僻穷困都不能让他陷入个人的忧愁之中,他总是以乐观与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他在《后杞菊赋并叙》中写道:“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苏轼在逆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故能化苦为乐。因为有“乐”,他才能尽心处理政事,为一方百姓造福。从疏浚西湖,到抗洪救灾……苏轼一桩桩载入史册的政绩,都体现了他的思想追求。与民同乐,才算得上是最高境界的乐。③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以拯救劳苦大众为己任,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虽历经挫折,但愈挫愈勇。革命志士浴血奋斗,前仆后继,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让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将党的宗旨、个人的忧乐观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百姓的福祉相联系,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光辉篇章。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在饱受忧患中超越忧患,在实践忧乐中陶冶人生,其“忧乐精神月辉日光,道德文章地久天长”。今天,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青年学子更应将高尚的忧乐观植入心怀,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人民相连,这样才能书写出更加灿烂的人生。⑤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结构合理,论据充分的习作。作者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开论述,谈古论今。表明“一个胸怀大义的人,总是要以国为家,以民族大义为重,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论点,旗帜鲜明。在写法上,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篇由话题引出中心论点,结尾总结号召,主体部分分别以苏轼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论据,说服力强,论证有力。
(指导教师:胡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