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身边
作者: 张宗明
热题再现
生活中总有一些小事情,让你深受感动。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会发现,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请你以《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言+题目”式的作文题,引言极富启发性,它开启了考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创作思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种创作方法,就是用生活中像“一滴水”那样微小的事情,折射出像“太阳的光辉”那样宏大的主题。
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择我们观察到的、与主题相关联的一些小事情(含小物件、小生物、小人物),然后从小处入题,撷取其中一些有价值的小片段(含小场景、小插曲),或定格一幅幅生活的画面,或捕捉一个个变化的瞬间,发挥想象,浓缩或放大细节,并有条不紊地融于文章的叙述当中,最后阐述一个大的道理、表达一个大的主题。
《爱在身边》这个作文题,“身边”限定了写作的范畴,涵盖了写作者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等熟知的领域。而题目中的“爱”,则包括了身边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考生只需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运用自己擅长的体裁来写就可以了。
佳作工坊
爱在身边
陈振华
挂了号,看着父亲走进诊室,我坐在门口等待。父亲那消瘦佝偻的背影,仿佛一阵风便能将他吹倒。父亲当年的雄风都哪儿去了?我暗自神伤,不禁陷入深深的回忆……
父亲有一辆电动车,骑得又快又稳。小学时,他骑着电动车接送我,我就坐在电动车踏板上专门搭的小板凳上。那时的父亲,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
那个寒冬的下午,物理老师留我补课。办公室开着暖风,我昏昏欲睡,头上竟冒了汗。虽然老师不断提醒我注意听,可我还是心不在焉,白白浪费了补课的时间。
补课完毕,我跑出校门,只见昏黄的路灯笼罩着空荡荡的街道,已经等了我很久的父亲跨坐在电动车上,蜷缩在寒风中。那一刻,我心头一震,有些惭愧,又有些畏惧,虽然父亲从没因为我做错事打过我。
父亲看见我,气势汹汹地冲我走来。我低着头,等待他的处罚。可他抬起来的巴掌还是从半空收了回去,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就牵着我上了电动车。握着父亲的手,我感到无比温暖,也暗下决心,今后一定不能再让父亲失望。
初中时,父亲换了一辆银灰色的电动车,经常接送我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
那次学校进行元旦演出前的彩排,虽然老师已通知家长晚一些来接,但我知道,父亲一定会提前在外面等我的,我不能让他在寒风中久等。于是我专心彩排,一次成功。下了台,我匆匆走出校门去找父亲。
在满街接学生的家长中,我第一眼就找到了父亲,他高高地坐在电动车上,正与一位老人聊天,那灿烂的笑容,就像寒冬里明媚的太阳。
我奔向父亲,告诉他我一次就通过了彩排。父亲惊讶地问:“是吗?”那位老人盯着我的演出服说:“早就听说你儿子是文艺天才!”父亲的脸上笑开了花。
“儿子,儿子!”
蓦然,父亲的喊声把我从深深的回忆里拉了出来。
“爸爸,医生说什么了?”
“医生说,休息几天就能康复了。”
“真的吗?爸爸,你可要好好休息呀!”
回家的路上,电动车嘎吱嘎吱地呻吟着,仿佛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我抱紧父亲瘦弱的身子,感觉到他花白的头发也在轻轻抖动。我鼻子一酸,仿佛觉得父亲当年从半空收回的巴掌,现在正狠狠地打在我的心里。
我猛然醒悟,电动车的呻吟,父亲轻轻抖动的白发,何尝不是在催促我,快快长大,早日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
名师点评
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文章以“电动车”为线索,构思了三次“等待”的场景。采用倒叙手法,先写“我”等待父亲看病,引出父亲两次等待接“我”回家的记忆,在前后等待的对比中,凸显出“快快长大,替父担当”的主题。
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文章中,作者通过接送“我”的“电动车”的更替及时间的变迁,暗喻“我”在慢慢成长、“父亲”在逐渐衰老的现实,从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抒发“我”想要“早日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不让父亲等得太久的感慨。
佳作工坊
爱在身边
童新蕊
春光洒落在草地上,微风吹皱了地上的光影。我昂着头,吹出大大小小的泡泡。泡泡乘风飞向天空,五彩斑斓,变幻莫测。
那年姥爷60岁,退休后常陪8岁的我去草地吹泡泡。我要他和我一起吹,可是,姥爷嘴唇僵硬,吹不出大泡泡。“好啦好啦,浪费我的泡泡水。”我抱怨道。姥爷总是乐呵呵地看着我,眼角的鱼尾纹笑成了五线谱,如乐声安抚着我孤独的心。
童年的欢乐,是因为有亲人的陪伴,更因为有亲人的包容。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那一天,看着医院玻璃墙外树叶稀疏的枝头,我恍然大悟,原来爱的陪伴也是有期限的啊!
手术室的红灯亮着,手术室外是无尽的等待。那年我15岁,看着灰暗的天空,听着凄厉的雁鸣,我在心里默默祈祷:让我的姥爷快快好起来吧,给我一个陪伴他的机会。
“姥爷……”我在病床前轻轻地呼唤着。姥爷的脸色如墙壁一样苍白,可听到我的呼唤,他的脸色竟似乎红润起来,眼角的鱼尾纹也奏起了熟悉的乐章。我幸福地笑了:“姥爷,等你病好后,我陪你去吹泡泡吧!”姥爷慢慢地抬起手,揉了揉我的头发。
姥爷生病的日子里,让我意识到了生命是如此脆弱。感谢姥爷的坚强,挺过了这次生命的劫难,也让我等到了陪伴他、报答他的机会。
我陪着姥爷,再次来到那片草地上,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芳香。姥爷费了好大的力气,吹出一个椭圆形的泡泡,可立即就落到草地上不见了。姥爷像犯了错的小孩儿,偷瞄着我。我高兴地拍着手喊:“姥爷,你吹的泡泡吻着青草地呢,真棒!”听了我的夸赞,姥爷激动地说:“下回,我要吹一个会飞的!”
春天的彩蝶,秋日的鸣蝉,跟着我一起陪伴着姥爷。姥爷终于吹出能飞向天空的泡泡了,自由自在,五彩斑斓。姥爷眼角的五线谱又奏出了欢快的乐章。
此刻,我知道亲情的美丽,是需要耐心陪伴、用心呵护的。正如姥爷乐呵呵地包容我孩提时的任性和淘气一样,用他的爱等待着我长大、懂事、明理。
名师点评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全文撷取了祖孙“吹泡泡”这件小事,在穿越时空的细节变化中,不管是姥爷陪伴“我”,还是“我”陪伴姥爷,都表达出“亲情的美丽,是需要耐心陪伴、用心呵护的”主题,见证了“我”的成长和成熟。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作者善于捕捉细节来表达浓烈的思想感情。诸如“春天的彩蝶,秋日的鸣蝉,跟着我一起陪伴着姥爷”等描写随处可见,表现出“我”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亲人的感恩,非常富有感染力。
佳作工坊
爱在身边
钱小伟
夕阳下健步走来的两个人,一个姓龚,一个姓冯,他俩都与老周是发小。小时候一起上树捉鸟,一起下河捞鱼,形影不离;长大后一起上山种地,一起聊天喝茶,不离不弃。
“哎,老冯,老周这两天上哪儿去了?”
“他呀,被儿子接到城里享清福去了。”
这两年,村里陆续有老人被儿女接到了城里。但老龚和老冯难离故土,死活不去城里。这不,老龚的儿子又打来了电话:“爸,您孙子可想您了,我明天接您进城玩两天吧!”老龚一听是孙子想他,而且只玩两天,就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老龚在村口和老冯告别。老冯听说老龚玩两天就回来,笑眯眯地向他挥挥手,下地去了。
可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老龚还是没回来。老冯就开始天天到村口等,每当有轿车驶过,他都眯着眼往车里看,期待着老龚从车里出来。然而,一辆辆轿车擦身而过,老冯每次都失望而归。刚刚入秋,老冯就病了。老冯说自己是被村口的凉风吹病的,可有人说他是想老伙伴想病的。
老龚也是,在城里陪了两天小孙子,虽说是享受了天伦之乐,但实在享不惯“邻居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邻居”的清福。当发现儿子为他准备了各种日常用品,没有送他回乡的意思时,急了,一急就病了,一病就是个把月。躺在床上,老龚茶饭不思,脑袋里都是他与老伙伴一起下地、一起上山的快乐时光。
天气渐渐凉了,秋意更浓。虽然地里已经杂草丛生,但老冯无心打理,整天无精打采地躺在椅子上晒太阳。
“嘀……”一阵汽车喇叭声突然传来。“老冯,老冯!”老龚的呼喊声随后而至。老冯一跃而起,大步流星走出院子,和老龚拥抱在一起。二人老泪纵横,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老龚的儿子惊诧地问:“爸,叔,你俩怎么啦?”
“孩子,我们都爱恋这片热土,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知道你们很爱父母,但你们明白父母离根失魂的痛苦吗?”说这话的,是突然出现在老冯家门口的老周。
“老周,你啥时回来的?”老龚与老冯喜出望外。
“刚下车,我可想死你们了!”
“还走吗?”
“不走了!”
“哈哈哈!”三位老人拥抱在一起:“这就对喽!”
名师点评
情感充沛,描写细腻。文章叙述了“儿子接父亲进城享福”引发的一场风波。对待“进城享福”这件事,老龚享受不来,老冯思念伙伴,老周袒露心声。由此,不仅表现出三位老人情深义重、相互依赖的深厚情谊,更表现出他们爱恋故土、难舍乡情的共同心愿。
关注现实,引发思考。作者在描写城里的孩子接父母进城养老这件事时,用老周讲的“我知道你们很爱父母,但你们明白父母离根失魂的痛苦吗”这样一句话,寓意深刻又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城镇化过程中,该如何安排好农村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这一现实问题,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