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W+1H”公式写清过程

作者: 郭学萍

用“5W+1H”公式写清过程0

大家好!

我就是那个从童话里来的长辫子老师。今天是长辫子老师给儿童的创意写作第八课——用“5W+1H”公式写清过程。在这个公式中,5W分别是: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y——起因,What——经过, How——结果。

以一篇题为《坐“鹦鹉过山车”》的习作为例:

时间——去年寒假。

地点——珠海长隆游乐园。

人物——我和妈妈。

事情的起因——去玩“鹦鹉过山车”。

玩的经过——这个过山车可不一般,它有一个疯狂的“又”字形翻转。当我坐在过山车上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心跳和血流在加速。哐当哐当,过山车起动了,它像只毛毛虫,慢慢加速上坡,突然一停,这表明过山车升到了最顶端,我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儿。

短暂的停顿之后,过山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向下冲,我感觉自己脱离了地心引力,想要飞起来!突然,又是一个完美的“空中翻转”,我觉得自己脸颊上的肉和嘴都在不听使唤地颤抖着。此时风从我的耳边呼啸而过,尖叫声在我四周此起彼伏。再看坐在我身旁的妈妈,她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头紧紧地靠在扶手上,长长的头发在高速运行中狂舞。

玩的结果——过了好一会儿,过山车才渐渐停了下来,此时的妈妈惊魂未定,瘫坐在椅子上,半天才缓过神来。我却激动地嚷着:“真是太刺激了,我还要再坐一次!”妈妈听了,吓得直往后躲,边摇头边说:“女儿,妈妈是用生命在陪你玩哪!”

我这么一说,你会发现: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在这个公式中,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是重点,需要详细描述。在李予潇同学的《坐“鹦鹉过山车”》中,小作者用了整整两个自然段,把自己坐过山车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描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可能很多没有坐过过山车的朋友,都在文字里坐了一回过山车,过了一把瘾。

有一位著名的漫画家,名叫丁午,《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是一本他写给女儿的书信合集,书中的小艾就是作者八岁的女儿。在这本书中,画家用“文字+图画”的方式,记录了1969~1972年三年间,自己在干校劳动时发生的许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是这样记录的:

一个下午,我捉了十几条鱼,有一条特别大的鲤鱼。(画面上,爸爸戴着草帽,裤腿上打着补丁,两只手上分别提着几条鱼,正兴冲冲地往前走)

这就是鲤鱼,身上有黑花,它什么小鱼都吃。(画面上,是一条硕大的鲤鱼)

有四条鲶鱼,鲶鱼身上是黏的,还长了两根小胡子,还有十几条鲫鱼。(画面上,一条大大的鲶鱼,两根胡须又细又长。还有一条鲫鱼,体型明显比鲶鱼小很多)

把那条大鲤鱼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吃了。鲫鱼分给叔叔阿姨拿回家去了。(文字下方是一个土灶,土灶上支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锅里是一条大鲶鱼,爸爸正在锅里冒出的雾气后面,用铲子翻鱼)

虽然没有油,可是鱼很新鲜,所以特别特别好吃!你馋了吧?(这段文字在画面下方,上方是三张方凳拼成的桌子,上面架着刚才那口大锅,锅里是两条煮熟的鲶鱼,爸爸正拿着酒杯,一边喝酒一边吃鱼)

整个故事,文字简洁,但六个要素齐全:

时间:一天。

地点:爸爸劳动的地方。

谁:爸爸。

事情的起因:爸爸捉了好多鱼。

事情的经过:分鱼,煮鱼,吃鱼。

事情的结果:爸爸吃得很开心。

这样的文字介绍,再配上栩栩如生的图画,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一个八岁孩子收到爸爸这样图文并茂的信,一定非常感动。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记住哟,不仅文字可以讲故事,图画也可以讲故事。用“文字+图画”的形式来讲故事,也是创意写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