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视描写

作者: 小酷哥哥

语文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写作文离不开观察。那我们观察什么呢?

有人说:“观察生活中的美。”

那蚊子属不属于美?我们要不要观察?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的单元习作提到写《捉蚊趣事》,如果不对蚊子进行观察,那怎么去写这篇作文呢?

无论是对小学生而言,还是对成人来说,我们写作都离不开观察,我们的观察对象不是生活中的美,而是生活本身。

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

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懂美,欣赏美,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对假恶丑现象的警惕。比如有些河水被污染,如果我们不观察,不思考,不想办法去解决河水的污染问题,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我们自食其果。

咦,奇哉怪也。这节课的主题是描写,为什么会说到观察生活呢?

因为所有的艺术家都是首先对生活有所观察,之后产生思考,然后用艺术将生活表达出来。艺术,包含舞蹈、绘画、音乐和文学等。

舞蹈家用舞蹈来表达生活,比如孔雀舞是通过观察孔雀后创编的舞蹈。画家用绘画来表达生活,音乐家用乐曲来表达生活,而作家,用文字来表达生活。

为什么要重视描写0

文学里,作家如何表达生活?一般有五种表达方式,分别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这节课我们重点说叙述和描写。

首先我们来看叙述的定义:

叙述,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概括的形象说明和交代。注意这个定义里的“概括”,什么是概括?

概括,就是简明扼要。它剔除次要细节和无关信息,突出重点,提炼出核心要义,以便更加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句子:汤姆偷吃果酱,被姨妈抓到了。

这就是叙述。

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通过这样的叙述,汤姆和姨妈的性格、对话、衣着打扮等,我们统统不知道。

这时候,就需要描写了。

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或环境具体地描绘出来,让读者能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我们借助《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开篇来看看大作家马克·吐温是如何描写的:

“汤姆!”

没人应。

“汤姆!”

没人应。

“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了?我说汤姆!”

没人应。

老太太拉下眼镜,从上边望出去,扫视了一圈;然后她抬起眼镜,又从下头看了一通。像小男孩那么微不足道的东西,她几乎从来没有真的用眼镜瞧过。这副眼镜是她最体面的配饰,是心头之好,它的作用是摆“派头”,不是为了看东西——就是戴上副炉盖子,她也照样能看得一清二楚。老太太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接着开了口,态度不算很凶,音量却不小,每件家具都能听得明明白白:

“哼,要是让我逮着你,看我不——”

话只说了一半,因为这会儿她正弯下腰,用一支笤帚猛戳床底。所以每戳一下,她都得停下来喘口气。可她只捅出来一只猫。

“没见过这么淘气的孩子!”

她走向敞开的大门,然后站在门里,看向长满了番茄藤和曼陀罗草的花园。没有汤姆的影子。为了把声音传得更远,老太太提高嗓门儿,嚷嚷起来:

“我说,汤——姆!”

身后传来一阵轻响,老太太及时转过身,一把抓住了一个小男孩儿的上衣,将其逮捕归案。

“可抓着你了!早该想到你会躲在储藏室里。你在那儿干吗?”

“没干吗。”

“没干吗!瞧瞧你的手,再瞧瞧你的嘴,真是睁眼说瞎话!”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姨妈。”

“哼哼,我可清楚得很。果酱——就是这么回事。我都说过四十多遍了,再敢碰果酱,我就扒了你的皮。把小竹鞭拿来。”

小鞭子在空中挥舞,危险迫在眉睫——

“天哪!快看你身后,姨妈!”

老太太以为有什么危险,急忙扭身拎起裙子。小家伙立马脚底抹油,翻过高高的栅栏,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波丽姨妈一愣,接着笑出声来。

“该死的小子,我怎么就不长记性?都耍了我多少回啦,这次怎么还是反应不过来呢?不过人是越老越糊涂……”

描写通常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不仅仅局限于对人物外貌、穿着的描述,还包括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方面的细腻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作者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人物,并在心中构建起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在以上片段里,大作家马克·吐温通过汤姆手和嘴上的果酱、姨妈跟他的对话,以及他“立马脚底抹油,翻过高高的栅栏”的动作等,让一个淘气、机智的男孩儿形象跃然纸上。

环境描写则着重描绘事件发生时的场景、氛围等细节,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汤姆出现在波丽姨妈面前时,姨妈正坐在里屋的窗边。这个房间很舒服,它既是卧室和餐厅,也是客厅和书房。窗子开着。夏日慵懒的气息、惬意的宁静、花朵的芬芳还有蜜蜂令人昏昏欲睡的嗡嗡声都发挥着它们的效力,姨妈正边织毛衣边打盹儿呢。她唯一的伴儿,一只小猫,也趴在她腿上睡得正香。为了安全起见,姨妈把眼镜架在灰白的头顶。她以为汤姆肯定早就溜出去玩了,可现在他却大大方方地主动出现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姨妈大为惊讶……

以上文字,对姨妈所在里屋的环境以及她当前的状态进行描写,舒适安逸的环境和姨妈的放松状态,与汤姆的突然出现形成了对比,这种对比可能预示着接下来会有不寻常或有趣的事情发生,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后,考考大家,一个句子是:在水边,一只翠鸟抓住了鸟。

另一段来自《翠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请问,哪一个是叙述,哪一个是描写?

小酷哥哥创意课堂

在写作中,我们要“多描写,少叙述”。可事实上,许多同学的作文往往是“多叙述,少描写”。比如老师要求我们写《放风筝》:“周六,妈妈带我去公园里放风筝,我玩得可开心了!”这句话就是概括性的叙述,我们要把它像画卷一样展开,进行具体地描写:要写写天气,写写公园里的环境,写写妈妈和我如何放风筝,以及放风筝时的心理活动等。喏,下面这段,显而易见,描写部分就比较多:

我握紧线轴,逆风而立,妈妈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我。我深吸一口气,轻轻将风筝向上一抛,同时迅速放线。只见风筝摇摇晃晃地升起,像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鸟。我的心跳也随着风筝的升降而加速或放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