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白的一封信
作者: 李金隆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公元724年,您离开故乡江油,前往三峡,在不经意间写下了千古名篇《峨眉山月歌》。
长安失意、壮志未酬之际,您又写下了《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这首诗中,您劝朋友不要留在蜀地,早回长安。
从“思君下渝州”到“难于上青天”,既是您云游的心路历程,更是巴渝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势的写照。
时光荏苒,一千多年过去了,捧起《唐诗三百首》,我不禁浮想联翩:一生爱好旅行的您,假如生活在当下,会写下什么样的诗篇?
于是,我想给您写这封信,带您重游渝州,上天入地,翻山越岭,跨江穿洞,全方位体验山城的立体交通。
当我们乘上轻轨二号线,沿着美丽的嘉陵江畔,穿行在春天的花海中,梅花、樱花、桃花、迎春花在窗外盛放,仿佛触手可及。当车行驶至李子坝轻轨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轻轨穿楼过,游客争相来”的动人画面。
当我们乘坐长江索道,从古色古香的龙门浩出发,一路腾云驾雾,像大鹏展翅翱翔,凌空飞过长江,俯瞰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缓缓抵达人流如织的渝中半岛,您定会感叹“繁华如天庭,从此不羡仙”的盛世场景。
当我们走上人来人往的千厮门大桥,长虹卧波,朝天扬帆,两江汇流。清澈的嘉陵江在此投入万里长江的怀抱,浩浩荡荡,奔向三峡和远方的大海,您定会惊叹“两江成一流,朝天向三峡”的美丽画卷。
当我们乘坐风驰电掣的郑万高铁,仿佛看到筑路工人遇水搭桥、逢山开洞。时而穿行在云端,时而穿行在峡谷,时而穿行在隧道。千里旅途,瞬时抵达,您一定会赞叹“长虹跨大江,天堑变通途”的沧桑巨变。
一路上,我们一起聊“嫦娥”奔月、“祝融”扑火,讲“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太多太多的高科技,我迫不及待想与您分享。
旅途的最后一站,我会带您来到诗城奉节,重游白帝城,览胜夔门前。三峡之巅,漫山红叶。皓月当空,长江中波光粼粼,如同撒满了无数碎银。把酒临风,对月当歌,定会让您文思泉涌。我想当时可能是这样——您拂起衣袖,展开宣纸,饱蘸浓墨,游龙走蛇,写下新的诗篇:“夔门天下雄,三峡自此开。今走渝州路,蜀道不再难。”
期待您的到来。
此致
敬礼!
2024年11月1日
李金隆
精彩点击
时代的变化、家乡的发展,这些素材同学们在作文中经常会写到。不过,本文的小作者却将这些素材写出了自己的特色。而这要归功于他的巧思:一是形式上的巧,小作者采用了书信的形式,很是新颖。二是收信人设置得巧,把信写给李白,既符合李白与小作者家乡——重庆之间的联系,又能很自然地在作文中引用李白的诗歌以增加文采。同学们要学会打开思路,这样才能写出有创意的作文。
(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