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作者: 张妍昕“丁零零”,下课铃声准时响起,午饭时间到啦,同学们充满期待。
围着餐车的同学们熙熙攘攘,赶集似的。我眯着眼瞅了瞅,唉,心中不免一阵失落,怎么又是粉丝肉末?瞧,粉丝颜色红棕中带点儿黑,细长的卷起来一坨,好似蚯蚓。用筷子夹一坨,又滑又腻还在拉丝,甩都甩不掉。那肉末,疙疙瘩瘩的,不免让我想起了癞蛤蟆的背。我一阵恶心,烧的都什么东西呀!我胃里一阵一阵翻江倒海,有一小股气体向上冲,直冲天灵盖。
我立时用手捂住嘴,把餐盘往桌上一甩,挥挥衣袖:“我不吃了。”好友江同学跑过来劝我说:“你就将就吃一点儿吧,不然会饿的。”“哼,要吃你吃。”
下午,阳光明媚,操场上体育老师肚子一挺,用力吹了一下挂在胸前的哨子,说:“向右转,慢跑两圈。”简简单单的慢跑,跑到半路我就不行了。我掉到了队尾,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噜”直叫。胃里空荡荡的,像一只老式的风箱在漏气。前面的同学大步地跑着,而我却连腿都迈不开,跑得摇摇晃晃,像泄了气的皮球。“那名同学,你怎么了?回教室休息去吧。”体育老师的一句话救了我。
晃晃悠悠到了教室门口,一股饭菜香直往我鼻子里钻。谁留的饭?啊,肯定是江同学帮我留的饭。来不及细想,我一个激灵,迷瞪的双眼瞪得像铜铃,瞬间来了精神,朝着餐盘扑了过去。我夹菜,夹菜,继续夹菜……把菜摞成一座小山似的,用筷子直插到“小山”底部,头整个埋在饭山上,狠狠地一扒拉,饭菜全推到嘴里。我头一抬,鼓起腮帮用力一咽,只觉得喉咙那儿滑过一大块圆溜溜的东西,空荡荡的胃,立马有了一种充实感。妈呀,没想到学校的饭居然这么好吃,尤其是粉丝肉末,怎么就那么香呢?我用手背擦擦嘴,又吧唧几下,一脸的满足与幸福。
放学回到家,我骄傲地对妈妈说:“学校的饭菜真香,今天我把饭菜全吃完了!”“你做得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孩子,你懂事了。”
(指导教师张洪业)
精彩点击
生活中一件平常的小事,在小作者的讲述下变得如此生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是这篇文章的亮点。开篇描述粉丝肉末的时候,小作者运用了“一坨、好似蚯蚓、又滑又腻、疙疙瘩瘩、癞蛤蟆的背”等词语,字里行间充斥着对这道菜发自内心的厌恶,到后来由衷地发出“粉丝肉末,怎么就那么香呢”的感叹,对同一道菜的态度截然不同,却都是小作者真实的内心感受,态度的转变之大看似夸张,实则合情合理。一定有同学有过相似的体验,那就是饿了的时候的饭菜是最好吃的。小作者在经历了“胃里空荡荡的”“连腿都迈不开”“跑得摇摇晃晃,像泄了气的皮球”等一系列饿的体验后,这样的转变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故事情节多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值得同学们借鉴。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