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里的两只蝌蚪
作者: 丁彦歆我曾养过两只蝌蚪,两只黑得像炭的小东西是我从池塘里捞出来的。望着以前养它们的小花瓶,眼前总会浮现出它们在水中畅游的情景。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和同学正在水边玩儿,隐隐约约看见几个黑影在水下游来游去,仔细观察后才发现是一群蝌蚪。我十分惊奇,也十分开心,便试着去捞它们,但那些蝌蚪仿佛已经预知我们会去捞它们,全都奋力地往水底游。我尽量靠近水边,将胳膊使劲儿往下伸,在我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用网子捞上来两只游得最慢的小蝌蚪。我十分欣喜,连忙把那两只小蝌蚪装进水桶里,又试着再去捞,但半个小时都毫无收获,只好带着这两只小蝌蚪回了家。
回到家之后,我立马向妈妈展示我的两只蝌蚪,可是令我惊讶的是,妈妈不仅没有表扬我,反而反对我养蝌蚪:“你会养吗?万一养死了怎么办?快去把它们放了!”我央求妈妈,但她死活不答应。在我的请求之下,妈妈终于心软了下来,但提出了条件:“我是不会帮你喂食、换水的,一切都由你自己负责!”
我笑了起来:“没问题!”便跑去给我的新“住户们”找了一个新家——一个小花瓶。装上水,把两只小蝌蚪放了进去,看着两个小家伙在花瓶里自在地游来游去,我觉得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好的事儿了。
可是好景不长,一周之后,一只小蝌蚪浮在了水面上,无论我怎么拨弄它,它都不会躲藏了。我知道,它死了。从此以后,似乎是为了补偿剩下的那只蝌蚪,我勤换水,勤喂食,给那只蝌蚪最好的待遇。终于,在我的悉心照顾下,那只蝌蚪先是长出了后腿,然后是前腿,慢慢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又过了几天,开学了,我渐渐地忘记了那只花瓶里的小青蛙。有一天,我突然看见了那个花瓶,想起了那只青蛙,便立马跑去看。可在那花瓶里哪还有什么青蛙的影子,只剩一个青蛙干,可怜地缩在角落里。我愣住了,十几天,我没有一次想起它,只让它待在这里孤独地死去。我想起了当初妈妈的话:“你会养吗?万一养死了怎么办?”我的确不会养,我只希望它们能原谅我的鲁莽与自私。
后来,我路过水池边,看见几只蝌蚪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那两只蝌蚪本来也可以像它们一样,在水中长成青蛙,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但我因为一时的冲动,害得它们无辜丧命。
我内心愧疚:我不应该将它们从池塘里捞上来,更不应该在我对一件事情不了解、不擅长时,让无辜的生命为我的好奇而枉死。
(指导教师丁寅)
精彩点击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当我们还没有能力为其他生命负责的时候,我们需要继续储备知识与能力,而不是冒失地“做实验”。小作者借用这篇文章,为我们分享了一次并不成功的养蝌蚪的经历。妈妈的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遍,小作者两个时刻的心情截然不同,突出表现了小作者后来的懊悔之情。文章最后一段振聋发聩,读者读来感同身受。
(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