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夸张,“漫画”老师
作者: 林丹拿到这个题目,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让你写一位教画漫画的老师,题目的意思,是让你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刻画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那么什么是漫画的表现手法呢?
在漫画中,往往用夸张的描写来突出老师的特点,并制造出喜剧效果,让人看完以后忍俊不禁,笑容满面。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夸张描写手法:
一、外貌夸张
我们可以抓住老师相貌上的特点,使用夸张手法,同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突出展现。
例如以下是一名同学描绘的老师形象。
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可严厉了!她的个头儿高大,往我们面前一站,我们就像瞻仰泰山一样。她的嘴很大,似乎嘴里藏着一个大喇叭。她的眼睛也大,大得像是两颗玻璃球,又像是两个瞄准镜,班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二、动作夸张
我们可以对老师的动作进行夸张描写,突出老师的特点。
例如以下是一名同学描绘的老师用戒尺提醒学生的动作。


三、语言夸张
在老师的语言上,我们也可以夸张一点儿,让老师说出一些特定的话语,达到喜剧效果。例如,以下是一个学生迟到之后,老师批评教育的过程。
老师看都不看一眼,冷冷地但带点儿幽默地说:“敢迟到?来人哪,把她拖下去‘折’了!”小红吓得快要晕过去,发着抖说:“老师息怒,老师息怒!我不想被砍头。”老师这才说:“‘折’有弯曲的意思,而‘斩’的话,你就被‘咔嚓’了。”说着,老师用手划了一下脖子。我们都快要笑翻了。原来,这几次听写,小红总是把“斩钉截铁”写成“折钉截铁”,“折”“斩”不分。小红马上明白了,给老师鞠了一躬,“折”腰一次,老师这才原谅她,让她进班上课。从此,小红再也不会把“斩”写成“折”了。
四、神态夸张
对老师的神态,也可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老师的特点。
突然,蒋老师走了进来,全班瞬间变得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蒋老师手里拿着口哨,目光在班里冷冷一扫,抬起胳膊,指了指班里的某些同学,像端着枪威胁一群犯人似的,表情严肃地说:“你们班的声音最大,为了惩罚你们,我准备让你们接受我的体能训练。”说完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眯成一条缝,嘴里露出“獠牙”。
除了使用夸张的手法,我们还可以使用情节的反转,突出老师的特点。
例如以下是一名学生写老师发现学生复习不认真后的反应。
老师把课上完,准备听写。这时,窗外响起了一阵美妙的声音:“请一二年级的同学站好队,有序放学……”学校广播声音温柔地传来,我们不由自主地望向了窗外,有几个同学甚至站起身来。老师气得火冒三丈,鼻子都气歪了。她跺着脚,把手中的课本扔在桌上大吼道:“你们心太野了!这次听写你们不全对,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老师说完,就开始听写了。
听写后,她把我们的听写本一个个仔细地检查,我和同学们都吓得战战兢兢。可我们发现,她恨铁不成钢的神情,渐渐变成了惊讶的表情。
听写本发下来后,我们翻看了一下,发现我们的作业竟然都是全对。老师仍然平静且悠然地说:“你们的作业都是全对,说明我教育有方,名师才能出高徒。”我们都捧腹大笑。老师,您的脸皮……
以上就是“夸张”手法和情节反转手法在“‘漫画’老师”中的运用,大家学到了吗?学会了,就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