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三)

作者: 张鑫凤

蒋小昕:“唉,最近没胃口,吃什么都觉得没滋味儿。”

王太阳:“昨天我妈妈给我做了一盘煎饺,煎饺上面还撒了一层绿油油的小葱花儿。我一看那个颜色,就胃口大开,你可以……”

唐小乙:“太阳,打住!你刚才说什么?”

王太阳:“煎饺啊,怎么啦?哦,还有小葱花儿。”

唐小乙在和同学们侃大山的时候,突然灵光一现,抓住了“小葱花儿”这几个字。唐小乙觉得“小葱花儿”在菜肴中的作用很神奇。它很小,不能算配菜,只能算作辅料,但是它的作用很大,可以提鲜增香,让菜肴味道变得更好,而且小葱绿油油的颜色,也能让菜肴色泽更诱人,让人食欲大增。

唐小乙:“那么作文中加入‘小葱花儿’是不是更加美味呢?”

王太阳:“‘小葱花儿’加在作文里?这……这是啥?”

作文里的“小葱花儿”是什么呢?聪明的你有没有答案?确实,有这样的“小葱花儿”。把它适量加在文章中,可以“提色增鲜”,让文章更加“美味”。它就是——环境描写。成功的环境描写,会让文章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提高“描写力”第七诀:含蓄抒情,拒绝直白

我们写文章都有一个表情达意的目的,通俗讲就是要抒发一种感情或者表达一个观点。那么,我们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情,比如“啊,家乡,我爱你!”“亲爱的老师,谢谢你!”这样的表达就是直抒胸臆,直白表达。此外,我们还可以含蓄地抒情。其中,用环境描写来抒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临近春节,我漫步在老家的街头巷尾,鞭炮声此起彼伏。那或清脆或促狭的声音,飘扬,飞舞,融入人们的心底。走上散发清新泥土味道的田埂,沐浴着新鲜的阳光和清风,聆听着鸟儿清脆的歌声,我抬眼望去,看到许多人家都贴上了红红的福字,看到弟弟跟着外公在菜地里摘芹菜、挖地瓜,看到妈妈和外婆在屋檐下嗑着瓜子谈天说地……我想,这就是过年的感觉吧。在老家,年味儿正浓。

上面这个片段是胡雨萌同学回老家过年时所写作文《传递幸福的“福”》的结尾。小作者并没有写“啊,我爱家乡!”这样高调的话语,但是字里行间无不诉说着她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她是怎么写的呢?对,她抓住了一连串家乡的景物:鞭炮声、田埂、阳光、清风、鸟鸣、福字、菜地劳作的外公和弟弟、闲聊的外婆和妈妈……这些景物有看到的、听到的,甚至还有闻到的,小作者把视觉、味觉、听觉都调动了起来,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五彩斑斓、年味儿十足的乡村生活画卷。你看,这样的抒情是不是更加含蓄、更有深度呢?

提高“描写力”第八诀:渲染氛围,多多益善

唐小乙:“啊,我明白了,要含蓄地抒情!我记得曹文轩的小说里也经常有这样的环境描写。”

是的,很多作家都会这一着儿,曹文轩可谓其中翘楚。我们一起来欣赏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一书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盘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着的那轮金色的天体……太阳像一只金色的轮子,阳光哗啦啦涌向了葵花田,那葵花顿时变得金光灿烂。天上有轮很大的太阳,地上有无数的小太阳——一圈滚动着花瓣的小太阳,这大太阳与小太阳一俯一仰。那葵花,一副天真,一副稚气,又是一副固执,坚贞不贰的样子。

我们看这处景物描写,写的是葵花。作者把葵花比作小太阳,将葵花热烈、灿烂、向上、执着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描写葵花?因为葵花那种热烈、灿烂、向上、执着的形象象征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像葵花一样的人,这些人也具有热烈、灿烂、向上、执着的特征。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

再看这处环境描写,你一定看出有一个词反复出现。对,就是“潮湿的”,这个词一共出现了七次。这些潮湿的景物有小有大,有植物有动物,有的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那么,作者可不可以只用一句“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把前面的文字都去掉呢?虽然去掉以后意思还是一样的,但是这种重复是一种强调的手法,这样的重复,强调了当时的环境,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气氛,一举多得。

提高“描写力”第九诀:关键线索,着意刻画

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中,环境描写也特别精彩。围绕着草房子,小说多次描写草房子的样子。“草房子”既是小说的题目,又是小说的线索,围绕着这个线索,作者反复描写,着意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精彩片段吧。

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规则,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他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

草房子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草房子?这一部分对草房子的描写,出现在小说的开头,起到交代故事背景的作用。

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但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这一部分围绕草房子的环境描写极具感染力,它会让读者脑海里形成一幅金色的有质感的画面。这个画面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只要提起草房子,就会想起它来。在小说发展、高潮及结尾部分,还有多次对草房子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同一个景物,就是反复向读者强调关键线索,让读者印象深刻。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

上一篇: “漫画”老师
下一篇: 那一刻,我长大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