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作者: 小酷哥哥小时候,爸爸特别喜欢一部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每次看到这个名字,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电视剧是在讲钢铁厂炼钢的故事?”
我好奇地站在电视机旁边,将眼睛瞪得大大的。
一看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离家的身影,我就条件反射地想:他要去钢铁厂炼钢去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钢铁厂,这更加重了我的不解:为什么看不到炼钢的场景?钢铁厂到底是怎么炼钢的?……
长大后,我才意识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在给大家普及钢铁厂炼钢的知识,而是借用“钢铁”表达一种寓意。
它是通过讲述保尔·柯察金的成长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才会成长为钢铁一样的战士。
如果小时候,爸爸给我解释清楚“钢铁”的寓意,我的小脑瓜儿里也就不会冒出“钢铁厂”的想法。
即便爸爸不解释,也没关系。如果自己的脑子里储备了许多知识,或许可以凭借自己的领悟能力读懂书名所蕴含的寓意。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考考大家的知识储备量:
从前,有一座山,山里住着一只邪恶的喷火龙。
恶龙经常飞到山下,或是喷火烧掉房子,或是吃掉村民饲养的大胖猪……
村民对恶龙深恶痛绝,可是又没有办法击败恶龙。就在这时,一位勇敢的骑士出现了,他的名字叫大铁蛋。
大铁蛋手持宝剑,来到山上,三下五除二,就将恶龙打败了。
恶龙跪地求饶,大铁蛋说:“你恶贯满盈,我不会放过你,我要把你交给村民。”
村民把恶龙关在笼子里,然后将笼子悬在村口的一棵大树上。大铁蛋见恶龙已被抓住,于是挥挥手,唱着歌离开了。
恶龙待在笼子里,每日每夜发出凄惨的叫声:“汪汪汪……”不对,不是“汪汪汪”,是“呜呜呜”。
村民们见恶龙流出了眼泪,便打开牢笼,放走了恶龙。
村民打开笼子的一刹那,就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讲到这里,我要考考你:“村民们放出恶龙,恶龙会不会继续做坏事,比如偷吃大胖猪,喷火烧房子?”
A同学回答说:“不会。恶龙被抓住一次,它会痛改前非,以后做一个正直的喷火龙。”
B同学则反驳:“不对!故事里清清楚楚地讲明了,恶龙不会痛改前非,它会继续作恶。”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恶龙会改邪归正。”说明你没有读懂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其实,故事里已经明确地告诉了大家后来发生的事情:恶龙会继续作恶。
咦,你肯定瞪着大眼睛在故事里找来找去,质疑道:“文章里,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恶龙被放出牢笼之后的故事呀?你凭什么说恶龙以后会继续作恶呢?”
首先,得表扬你,因为你是一个爱动脑子的人。
其次,如果你已经是五六年级的同学,却将这个故事的意思理解错了,我得小小地批评批评你。
这个故事重点要看最后一句:“村民打开笼子的一刹那,就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什么是潘多拉之盒?
潘多拉之盒来自古希腊神话。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选取了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语文老师会要求大家阅读古希腊神话。如果你阅读了古希腊神话,那么你肯定会知晓潘多拉之盒寓意着“灾祸之源”。
既然潘多拉之盒代表灾祸之源,那很显然,“村民打开笼子的一刹那,就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村民打开笼子的一刹那,也就是打开了灾祸之源……”延伸来讲,就是恶龙被放出牢笼之后,会继续带来灾祸。
语文考试的时候会有阅读理解题,刚才的题目便是一道阅读理解题。
为什么有些同学的阅读理解题做得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读的书多,储备的知识量大,这样便能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寓意,读懂作者在故事里想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看到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词:典故。
“典故”的意思是: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潘多拉之盒”是古希腊神话里的故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古希腊典故”。
我们阅读的文章里,有古希腊典故,但更多的是来自我们祖国的典故。
看下面这则故事:
小时候,我们家经常搬迁。刚开始,我家隔壁是养猪场。每次放学,我都跑去养猪场,听猪打呼噜,看猪狼吞虎咽地吃食。回家时身上都散发着养猪场的味道。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搬家了,隔壁是麻将馆。每天晚上,许多人聚在麻将馆打麻将,哗啦哗啦的声音吵得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导致我第二天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妈妈决定再次搬家。至于搬到哪里,一家人还没确定。
我把这件事告诉老师,想听一听老师对经常搬家这件事持什么态度。
老师没有说赞同,也没有说反对,而是说了“孟母三迁”四个字。
如果这是一道阅读理解题,请问:老师对经常搬迁这件事持什么样的态度?
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大家熟知“孟母三迁”的典故。
“孟母三迁”说的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搬家。
老师如此回答,言外之意就是在告诉“我”:你的妈妈像孟母一样,为你操碎了心。
如果不知道“孟母三迁”的典故,我们就无法理解老师说的话。
有人疑惑:“如果文章里有典故,可是我们不熟悉这个典故,该怎么办?”
如果遇见这样的情况,我的建议跟许多语文老师一样:平日里多阅读,多积累,增加脑子里的知识储备。
小酷哥哥创意课堂
本堂课说的是“典故”,其实除了典故,还有许多知识需要积累,比如成语、古诗词等。
不管是写作文,还是说话,你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说出典故或古诗词之类,无疑会让人觉得你有“七步之才”。
咦,七步之才?这是什么意思?哈哈,它是一个典故,大家可以翻书找找它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