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皮影戏
作者: 马艺琳我出生于凌河之源,那里有灿烂的牛河梁红山文化,也有历史悠久的傀儡艺术——皮影戏。
皮影戏,是汉族民间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陪伴着我们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皮影戏也称为“影子戏”“灯影戏”。皮偶还是地道的工艺品,用牛皮、驴皮、马皮制作,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纫、涂漆等几道工序,工艺烦琐复杂。因为皮影戏表演生趣盎然,活灵活现,曾传到海外,迷倒了许多国外戏迷。
凌源皮影戏属于中国北方皮影戏的一个重要支脉,相传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还记得小时候,街里经常会来一辆大卡车,车内的架子上摆满了皮人,车上便是一个剧场,一个白色帐子便是演出的屏幕。车内有五六个人,他们手脚并用,有的一边操控皮偶一边唱词,脚下还能制动锣鼓,那些人手指灵活,皮偶在他们手中活灵活现,令观众拍手叫绝。

回忆起儿时,我对制作皮偶也跃跃欲试。因条件有限,我只能拿简单的材料制作。我拿来一个长方体纸壳箱子,将长方体的一个面剪下来,贴上白塑料,这样透光。再在长方体盒子里放入小灯,小剧场就做好啦。演什么戏呢?正好今天是除夕,那就演一个《年兽来了》的小故事吧。接下来,我在纸上画好各种需要的皮偶图案,然后剪下来,涂上颜色,再在皮偶背面粘一根棍,这样,皮偶就完成了。晚上吃年夜饭时,我关了灯,邀请家人一起来看皮影戏,全家人看得笑逐颜开,我表演的小小皮影戏使我家的年味更浓了。
皮影戏特别珍贵,是我们凌源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是凌源艺术文化的瑰宝。2006年,凌源皮影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坚信,未来我们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皮影戏。
(指导教师丛日贵)
精彩点击
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文化,值得大家去了解认识。文章按照皮影戏的历史、用材和表演逐步展开,叙述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回忆起儿时……”一段贯通了历史与现实,给大家再现了皮影戏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的良好效果。文章的最后一段是点睛之笔,表明了作者继承和发扬皮影戏文化的坚定决心。我们的生活无法回到过去,但是老一辈的优秀文化遗产不能丢弃,希望大家能在这方面多思考。
(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