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之际
作者: 李庚霖阳光斑驳地洒在书架上,上面只有寥寥几本书:《四书集注》是我常翻的,《史记》《汉书》是我爱看的,还有一本《东坡全集》是我从一位好友处借来的。
但今早我有重要的事,无暇看书。
我推开门,只见一位身着一袭青衫的中年男子正微笑着坐在桌旁。“我们走吧,时间不多了。”他说着站起身,右手扶鞘,动作干练迅捷。我背上竹箧,随他踏出陋室,闭门上闩。
远远跑来邻家的小男孩,大声地问道:“你又要去哪里玩了?”
我说:“去京师。”
三月初的京师,春寒料峭,但这个世界就像随处可见的鲜花一样繁华。礼部侍郎高大人,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看上去甚是年轻。青衫男子和高家私交甚好,我也随他在高家住下来。在这期间,我进出高家府第,有时听高侍郎和青衫男子的一些对话,大多讲的是江湖之事。唯一使我感兴趣的就是高家的书斋。
这间书斋可比我那陋室华美得多。室内左边是一张书桌,右为素琴丝竹之属,尤令我羡慕的是一排宽阔的书架,上列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字书经注,乐谱、戏曲、小说,应有尽有。古砚金石、碑帖字画亦可玩赏。主人慷慨地允诺我可随时进出书斋,我便得以仔细地翻阅每一本书。细软的字张、工整的小楷,磨损的封面和编绳装订,让我推断出其年代应早于宋孝宗时期。我还看到了高侍郎亲撰的笔记和著作,一册一册地编起来,专放在靠窗的地方,再往上还有高家祖上的遗墨。
这样的日子比整日强读《四书集注》来得快活多了。一天清晨,我一起来,就见到窗外不远处坐着青衫男子。他依然微笑着说:“时间到了,我们要出发了。”
我却没有笑出来,我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情。
全国各地的士子才俊齐聚京城,这是让所有人忐忑又紧张的时刻——这次是会试,要拔得头筹,然后进入殿试,接受皇帝的考查,如果能够一举拿下三甲,他们的命运将被彻底改变。
快些,再快些——
昏暗的夜,月深深地藏在了云层中。我们来到了一堵暗红色的高墙之下,青衫男子身手矫健,直接翻了进去,然后他甩出绳子帮助我翻进去。深夜,寒气凛冽,我只听到自己冰冷皮肤下的心脏怦怦地跳。我们躲在门后,青衫男子先一步上前,我确认好四周无人,快步走到殿口。窗已被打开,我直接翻了进去。
一间偌大的藏书楼,排满了高高的书架,整齐地放满了两万余册书,我很清楚这座神秘书阁内的乾坤,依然惊叹于皇家的气派,这毕竟只是一间低调又不引人注目的书阁。红外眼镜显示书录本身没有危险。我抽出其中一本,强压着呼吸。
找见了!我翻开书册的扉页,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熟悉的名字——《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这说明,此时此刻,这间看似不起眼的藏书阁中,安放的正是正版的《永乐大典》孤本!
“095号,经过思想品质、身体机能、思维创意等方面的综合测试评定,你已被选中执行‘文化强国工程之涅槃重生计划’的001号任务。你将被输送至公元1560年,即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的河南新郑。你的主要目标是找到《永乐大典》的正本,并将其保存下来。考虑到任务的艰巨性和特殊性,你需要通过扫描册页的方式,将《永乐大典》正本的所有内容上传到月球的万年数据库中。”
“我明白!”
“我还要严肃地提醒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百科全书,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后世全面了解明朝及以前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它的体量过于庞大,你不可能直接取走,也难以当场复制一份。因此你只能潜入戒卫森严的紫禁城中完成任务,你所接手的这项任务将是本工程中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之一。一旦失败,我们不能保证你是否还有机会重新找到《永乐大典》。”
“我明白!”
随着书册上的内容完成录入,并成功上传至月球数据库,我稍稍缓下紧张的神经。但我知道,还有两三个时辰,这里又将迎来朝阳,宦官和宫女将进入这间藏书阁打扫;在百官早朝之后,高侍郎等大臣和翰林院的新人将进入这间藏书阁,抄录下大典的副本。
这时青衫男子也翻了进来。他已经将我的微型低熔点人体检测仪安放在了合适的位置,如果有人经过检测仪附近,我的红外眼镜终端将发出警报。
一排书架录好了。此时我的红外眼镜亮起警报,一名小宦官正向藏书楼走来。我们立即暂停扫描,悄悄躲了起来。小宦官也打开一扇窗,略显笨拙地翻进去,摄像显示他正焦急地在书架间寻找着什么,然后欣喜地伸出手取下了其中两册书,揣在怀中即欲离开。我立即向他后背发射一颗纳米级易溶性强电压子弹,他晕倒了。我们上前取出他怀中的两册书,书中都是精美的工笔图画,笔法细腻。
不久后,我们闻到一股焦味,向外看去,只见奉天殿的一角蹿出火苗。整座奉天殿都是木结构,火苗在木梁上一发而不可收,一下子蔓延开去。很快,远远地就听到呼叫声。
多年的训练使我时刻保持理性和镇静。我清楚地知道,这次的任务无法顺利完成了。黑色的烟在红色跳跃的浪潮中飞溅,遥遥地向上冲,冲过白色的火光,又融到无边的黑夜中去。明亮的火光,从紫禁城最宏伟的奉天殿顶划破天际,傲慢又猖狂地俯视着四周的宫殿、芳草,向慌乱的人们肆意露出狰狞的笑容。整座大殿都着火了,藏书楼和太和殿直接相连,火势可以沿着一层木制走廊蔓延到藏书楼。现在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这套《永乐大典》。我用物理炸弹炸开走廊,确保夜风不会将火苗带到走廊的另一端。我们只能溜出宫去了。
第二年,前兵部右侍郎范钦在宁波建成一所藏书阁,名曰“天一阁”。可惜的是,范家并不将此阁对外开放。青衫男子惋叹道:“可惜,不知今生还能否一览藏书阁的壮丽!”我也没去过藏书阁,但是我听过“曲岸弯环,水漾涟漪,堂之影、亭之影、山之影、树之影,皆沉浮波中”的典雅环境,也知道十几万册藏书的恢宏容量,那是整整十套《永乐大典》,一百多套“二十四史”的容量!
四海的陋室我造访过,阔绰的书斋我光临过,甚至皇家藏书的藏书楼我也去过,“六经”的《乐经》、全版的《庄子》、华佗的《青囊书》、绝响的《广陵散》、祖氏的《缀术》……这些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中能轻易见到的经典。无论世间或世外,无论繁复和清简,当我真正触摸到它们,用双臂谨慎地捧住,两指轻轻捻起一页,书页的翻动轻柔地带来时代的香味。我一字一字地扫过其间,双唇翕动,就像迷蝶恍惚的庄周、观棋烂柯的樵人,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与书建立了某种联系——在历史的涌流中,我将不会与它们再错过,因为它们就在这里。因为它们就在这里,天灾带不走它们,战火烧不到它们,君王毁不了它们,百姓忘不掉它们。年轻的书生、专业的学者、普通的读者、文明的访客,那些对于藏书有着无比热爱的所有人,终于将不再苦于没有机会接触更多书籍。涅槃重生,不仅仅是书籍的收藏,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呼唤、一种文明的延续。
指导教师:夏 智